航空交通工程服務

航空交通工程服務

航空交通工程服務部負責設計、規劃、統籌、提供、驗收、優化和保養航空交通管制(空管)系統與通訊、導航及監察設施。

空管系統暢順可靠

民航處的空管系統一直全日二十四小時運作,暢順可靠,為在香港飛行情報區內飛行的航機提供空中交通服務。由民航處電子工程師、系統承辦商和民航處維修服務承辦商組成的技術團隊,持續監察系統的日常運作及維護工作,當中包括設置在民航處外站的雷達設施,以全面監察香港飛行情報區內的航班運作情況。

民航處將繼續確保空管系統運作暢順可靠,並時刻為應付疫後航空業復蘇和航空交通流量增長作好準備。

民航處電子工程師監督雷達系統的日常運作及維護工作。
民航處電子工程師監督雷達系統的日常運作及維護工作。

與海外空中航行服務提供者分享經驗

(一)新西蘭和德國空中航行服務機構於二零二三年三月訪問民航處

隨着疫情緩和,海外空中航行服務機構主動聯絡本部,以期早日訪問民航處,互相交流有關空中航行服務的創新科技。新西蘭空中航行服務機構行政總裁在二零二三年三月十七日率領管理團隊到訪民航處,雙方就實施數碼指揮塔及其他共同關注的議題交換意見。另外,德國空中航行服務機構的行政總監和技術專家亦於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到訪民航處,與本部分享空中航行服務在創新方面的最新發展。

新西蘭空中航行服務機構(新西蘭航空)行政總裁James Young(左五)及其代表團訪問民航處。
新西蘭空中航行服務機構(新西蘭航空)行政總裁James Young(左五)及其代表團訪問民航處。
德國空中航行服務機構(DFS Aviation Services)行政總監Andreas Pötzsch(左三)與本部代表交換意見。
德國空中航行服務機構(DFS Aviation Services)行政總監Andreas Pötzsch(左三)與本部代表交換意見。

(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國際民航組織)亞太地區空中航行規劃和實施小組轄下通訊、導航及監察分組第二十六次會議

二零二二年九月五至九日,民航處副處長(1)胡志光率領民航處代表團,以分組主席身分主持利用視像形式舉行國際民航組織亞太地區空中航行規劃和實施小組轄下通訊、導航及監察分組第二十六次會議。

通訊、導航及監察分組旨在促進各成員應用先進通訊、導航及監察技術,以協調方式提供無縫空中航行服務,並研訂未來發展方向。是次會議檢視分組在上次會議後的工作和成果,以及轄下工作小組的進展。由電子工程師和空管人員組成的民航處代表團在會議上分享了多項工作經驗,包括利用數碼指揮塔和停機坪管理系統支援香港國際機場的安全和高效運作,確保空中航行服務的網絡防衛能維持香港國際機場的可靠運作和支持機場的擴展項目,以及更新亞太區的飛行校驗指導文件。

民航處副處長(1)胡志光(前排中)以視像形式主持國際民航組織亞太地區空中航行規劃和實施小組轄下通訊、導航及監察分組第二十六次會議。
民航處副處長(1)胡志光(前排中)以視像形式主持國際民航組織亞太地區空中航行規劃和實施小組轄下通訊、導航及監察分組第二十六次會議。

(三)在民航處總部舉行國際民航組織亞太地區監察研究組第三次會議

國際民航組織亞太地區航空監察策略倡議利用全系統信息管理分享航空監察數據,以配合國際民航組織的全球空中航行計劃和航空系統組塊升級。本部牽頭與國際民航組織亞太地區辦事處合辦監察研究組第三次會議。會議於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在民航處總部舉行,線上和線下與會者逾百人,分別來自十四個國家或行政區的民航當局空中航行服務機構、兩個國際組織和三個業界合作伙伴。此次會議不但體現民航處積極響應特區政府推動本地航空業疫後復常,亦促進了亞太地區發展以全系統信息管理為本的航空監察數據分享。

國際民航組織與其他國家/行政區代表出席在民航處總部舉行的亞太地區監察研究組第三次會議。
國際民航組織與其他國家行政區代表出席在民航處總部舉行的亞太地區監察研究組第三次會議。

參加民用空中航行服務組織2023年世界空域博覽會

民航處處長廖志勇率領由電子工程師和空管人員組成的代表團出席於二零二三年三月六至十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民用空中航行服務組織行政人員高峰會暨2023年世界空域博覽會,以了解業界的最新發展和創新技術。

民航處處長廖志勇(中)率領代表團參與民用空中航行服務組織行政人員高峰會暨2023年世界空域博覽會。
民航處處長廖志勇(中)率領代表團參與民用空中航行服務組織行政人員高峰會暨2023年世界空域博覽會。

航空系統組塊升級

民航處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的航空系統組塊升級框架,並依照全球空中航行計劃和亞太地區無縫空中航行服務計劃所訂定的優先次序,繼續透過航空系統組塊升級策劃與實施委員會,與航空業界的持份者協力制定策略,在香港分階段實施各個組塊升級項目,並審視最新的實施情況,以督導相關項目在香港的規劃和實施工作。

安全管理系統

本部一向重視空中航行服務的安全,因此定期舉辦安全管理系統檢討會議,以檢討和監察維修服務承辦商的安全表現,包括通訊、導航及監察設備和航空交通管理系統(航管系統)的安全趨勢、安全績效指標和安全績效目標,確保既定的安全管理工作和程序已按計劃執行,並已達到所有安全目標。此外,本部亦定期進行安全審計、工作坊及培訓,為系統運作與維護和項目工程提供支援,以維持良好的安全表現。

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是全球航空領域中至為關鍵的其中一環,國際民航組織成立了網絡安全專家組,協助落實相關工作。本部的網絡安全專家獲國家民航局委任為技術顧問,支援中國代表團於國際民航組織網絡安全專家組中的工作。此舉亦有助本部人員了解這個領域的最新國際發展。

為加強應對不斷變化的網絡安全形勢,在北跑道投入服務之前,本部委聘網絡安全顧問對航管系統進行獨立評估,結果確定本部採取了適當的措施,可保障數碼化空中航行服務免受網絡威脅,從而實現零事故的網絡安全紀錄。

此外,為提升民航處人員在網絡安全方面的專業知識,本部聘請了專業顧問舉辦專題工作坊,以拓闊民航處人員對網絡安全不同領域的知識,包括國際民航組織網絡安全的要求、網絡安全技術趨勢、攻擊和防禦方法、事故處理及網絡安全操作指引。

飛行校驗

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的要求,香港國際機場的導航儀器每年須進行兩次定期飛行校驗。為盡量減低對香港國際機場和空管運作可能造成的影響,有關校驗通常安排在五月和十一月非流量高峰期進行,並必須在清晨時分,即航班流量增加前開始。

面對疫情過後航空交通流量強勁復蘇的挑戰,本部順利協調各持份者,包括國家民航局飛行校驗中心、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和香港商用航空中心,於二零二二年十一月為香港國際機場的導航儀器進行定期飛行校驗,並取得圓滿成果。

應用於衞星通訊、導航及監察航管系統的新科技

為遵行國際民航組織的全球空中航行計劃,民航處已制定實施計劃,循序漸進地試驗和實施多項應用於衞星通訊、導航及監察航管系統和服務的新科技。當中,飛前放行指示雙向數據鏈路系統、電子飛行進程單系統、抵港航機排序系統及航空交通服務設施間數據通訊等自全面啓用以來,成效理想,與航管系統順利融合。其他新科技及系統的最新發展概述如下:

(一)推行新的先進場面活動引導和控制系統

新系統的第一期項目已完成設置並投入服務,全面監視香港國際機場的飛機和地面車輛移動情況,並提供安全警報功能,以支援臨時雙跑道系統的運作。新系統配備更多傳感器,將監察範圍擴大至覆蓋北跑道及相關滑行道。新系統的第二期項目預計於二零二四年啓用,以支持三跑道系統的運作。

(二)新地面監察雷達

新地面監察雷達分布在機場不同位置的新結構塔頂部,以監察跑道和滑行道上的航機和車輛情況。新雷達為先進場面活動引導和控制系統提供監察資訊,使空管人員可全天候維持地面交通暢順。

(三)星基廣播式自動相關監察系統數據

隨着陸基廣播式自動相關監察系統投入服務,空管服務的安全表現和操作效率得以提升。此外,空管系統可利用星基廣播式自動相關監察系統的數據,增強民航處的遠程監察能力,促進航空交通流量管理服務。

(四)陸基增強系統

陸基增強系統利用全球導航衞星系統,為設有適當裝備的飛機提供進場路徑數據、修正指示和完整信息,以支援航機精確進近和着陸。民航處一直積極參與國際民航組織亞太地區陸基增強系統及星基增強系統實施工作小組會議和國際陸基增強系統工作小組會議,分享香港國際機場的經驗和了解陸基增強系統科技的最新發展,為在香港國際機場部署陸基增強系統作好準備。

(五)新儀表着陸系統

新儀表着陸系統由32元超闊孔徑航向信標天線陣、3元M型下滑道天線系統和雙向測距儀組成。設於北跑道兩端的新系統已投入運作,為即將降落跑道的飛機提供精確的橫向和垂直導引導航訊號。至於在南跑道兩端的新系統,安裝工作已完成,且計劃在二零二三年完成飛行校驗後投入運作,以取代舊系統。

(六)機場協同決策

本部完成機場協同決策網關的優化工作,透過向機管局提供更全面的航空交通數據,使本處與機管局更有效應對三跑道系統運作所帶來的挑戰。一如以往,民航處會繼續全力支援香港國際機場,並就技術及運作方面提供意見,以提升其整體運作效能。為協助督導區內發展機場協同決策,民航處不遺餘力地參與國際民航組織亞太地區機場協同決策工作組會議,並通過分享香港國際機場的經驗,推動區內機場訂定協同決策的發展藍圖。民航處會繼續積極參與和倡導區內機場在協同決策和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融和發展。

(七)新數碼指揮塔設施

新數碼指揮塔設施配備超高解像攝影機,提供機場的實時全景,其數碼影像分析技術更可實時追蹤航機和地面車輛的移動情況,並顯示相關的飛行資訊標籤。數碼影像結合人工智能,提供更強的安全預警功能,例如及早偵測到航機過於接近另一航機或誤進在飛行區的限制區域等情況。第一期新數碼指揮塔設施已正式啓用,以提升空管人員的整體效率和對實際情況的警覺性,而第二期的項目正在進行,並計劃於二零二四年投入服務,以配合三跑道系統的運作。

(八)新指揮塔模擬器

為加強指揮塔空管人員的培訓以順利推展臨時雙跑道系統和三跑道系統,本部聯同航空交通管理分部在民航處總部大樓設置了一座新指揮塔模擬器,並為現有指揮塔模擬器升級。新指揮塔模擬器採用尖端的投影和影像產生技術,是全球最先進的指揮塔模擬器之一。年內,本部繼續更新指揮塔模擬器數據庫,模擬香港國際機場的最新實況,務求為指揮塔空管人員提供最佳的培訓設施。

(九)亞太區航空共同虛擬專用網絡

國際民航組織倡議各成員國應根據各自的成本效益分析,盡快實施亞太區航空共同虛擬專用網絡。為支持該項倡議,民航處已開始將現有鏈路分階段轉移至該專用網絡,以提升與其他區域空管中心的航空通訊效率。民航處與馬尼拉、福岡、北京和曼谷的區域空管中心已完成有關工作,把語音或數據鏈路轉移至該專用網絡,至於與胡志明區域空管中心和澳門的轉移工作,則計劃於二零二四年進行。

(十)進場間距管理系統

民航處已在空管中心實施進場間隔管理系統,以提升在優化尾流紊流間隔方案下處理航班最後進場程序的效率,並使抵港航班的間隔更趨一致。在二零二三年一月,系統在完成驗收測試、飛行校驗及相關的安全評估後正在試行,並準備過渡至全面運作。

全系統資訊管理

全系統資訊管理是國際民航組織全球空中航行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當中多個航空系統組塊升級項目。全系統資訊管理旨在促進航空業界各持份者使用統一標準的共同平台,互相交換飛行、氣象和航空資訊。

(一)參與採用全系統資訊管理進行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運作測試

民航處一向十分支持國際民航組織,在亞太地區促進和實施全系統資訊管理。二零二二年,民航處繼續與區內的主要空中航行服務提供者攜手合作,共同籌備採用全系統資訊管理進行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運作測試,通過實時交換全系統資訊管理信息來執行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運作流程,以展示實施全系統資訊管理的效益。

(二)推動區內透過全系統資訊管理共享航空監察數據

民航處領導區內主要的空中航行服務提供者及業界伙伴,利用全系統資訊管理共享航空監察數據,以提升空管安全及運作效率。二零二二年,本部帶領國際民航組織亞太地區轄下的監察研究組,完成了以全系統資訊管理共享航空監察數據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並計劃於二零二四年進行概念驗證及試行,為日後實施全系統資訊管理提供參考模型。

民航處總部的智慧節能

年內,本部與機電工程署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製冷機組現有能源優化系統的表現,每年額外節省約3%的製冷機組耗電量。

此外,本部積極與其他分部探討和實施各種節能減排措施,以進一步減少耗電量,包括使用節能照明和空調設備,優化照明、空調及升降機的運作時間,啓動用戶感應器控制辦公室照明等,以持續方式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東航空交通管制中心擴建部分的翻新工程

年內,民航處展開東航空交通管制中心擴建區的翻新工程,進展順利,預計於二零二四年完工。當翻新工程完成後,民航處將在擴建區增設新的空管工作席位和設立新的航空交通流量管理中心,以應付預期在疫情過後和三跑道系統全面運作後所增加的航空交通流量。

民航處機場外站翻新工程

民航處分階段推展機場外站的建築物及設施翻新工程,以配合各種空中航行服務設備的更換計劃。年內,民航處已完成公開招標並在二零二二年四月委聘建築設計及工料測量顧問,為各個項目進行詳細設計及工料測量。第一階段的機場外站翻新工程已於二零二三年三月開始招標,而其他階段的工程設計和招標準備工作亦已展開。

資訊科技管理

資訊科技管理小組通過有效落實新資訊科技措施、電子政府策略、資訊科技系統裝備與網絡基建升級,持續地支援民航處各分部的日常運作。

除了為民航處人員提供日常資訊科技支援並維護資訊㸯技系統和基建外,資訊科技管理小組還協助民航處設立電子檔案保管系統,以逐步取代傳統的紙本檔案系統,從而落實政府的電子資料管理策略。

民航處於二零二二年五月推出小型無人機電子平台,供市民註冊無人機和獲取安全資訊以符合相關法例的要求,並在二零二三年二月完成軟件升級,以優化系統功能和提升系統的日常管理效率。

為推動應用大數據分析,資訊科技管理小組於二零二三年三月在民航處現有大數據分析平台上加設三維四維視像分析工具,以便從三維四維角度進行大數據分析,使分析結果更趨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