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交通管理

航空交通管理

航空交通管理部負責為在香港飛行情報區內航行的民航機提供空中導航服務,當中包括航空交通服務,以及搜索和救援的協調工作。要在香港飛行情報區內提供安全可靠和可持續的導航服務,維持航空交通高效有序的運作,本部亦肩負培訓本地航空交通管制(空管)人員、提供航空電訊服務和設計空管程序的責任。

隨着航空交通流量自二零二三年年初從疫情中恢復,航空交通管理部會繼續密切監察交通流量的增長情況,並盡忠職守,以專業精神提供安全高效的航空交通服務。

航空交通運作

在本財政年度內,航空交通管理部處理了162 932架次在香港國際機場升降的航班和132 271架次飛越香港飛行情報區的航班(當中包括13 172架次往來澳門國際機場的航班)。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對航空交通運作的影響逐漸放緩,本部處理在香港國際機場升降的航班數量和過境航班數量分別按年增加10.89%及29.67%。

跑道升降容量

本部會繼續密切監察疫情後航空交通的復蘇情況,並會適時增加不同時段的跑道升降容量以應付需求回升。

空管主任執照考試和覆核

航空安全在空管範疇中至關重要。為確保本處維持安全標準,本部的訓練及安全組根據完善的機制,為見習空管主任進行空管資格的初次考核,而航空交通事務組則定期為空管人員就已考取的資格進行覆核,確保他們的能力達到標準。年內,本部就塔台管制、進近管制、終端管制和區域管制的四個空管範疇,共進行了183次初次考核和覆核。本部亦為空管人員進行其他考核和頒發證書,例如空管氣象記錄員證書、在職培訓導師證書和流量管制證書。

空管人員的招聘和培訓

空管主任和航空交通事務員的招聘工作

為甄選具備空管潛能的合適人才,並確保他們得到適當的培訓,本部的訓練及安全組制定了完備的空管人員招聘程序和培訓計劃。在二零二二至二三財政年度内,本部分批招聘合共六名三級空管主任,他們已相繼入職。新一輪招聘工作亦已於年內展開,以期於未來數個財政年度招聘大約80名三級空管主任、見習空管主任及三級航空交通事務員。

此外,航空交通管理部定期檢視各職位的招聘測試,以促進招聘工作的效率和成效。

截至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民航處的編制內有353名空管主任和138名航空交通事務員。

見習空管主任的培訓

為使見習空管主任具備所需的航空知識,部門會安排他們在入職後接受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培訓。課程分階段進行,涵蓋多個單元,務求讓學員在完成培訓後可獨立履行職務。首先,見習空管主任須接受入職培訓,以掌握基本的航空和空管知識,然後再接受空管基礎培訓和基本飛行知識訓練等專業培訓。

空管基礎培訓旨在通過理論和實習訓練,教授見習空管主任一些基本的空管知識和技能,以符合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國際民航組織)所定的培訓要求。有關課程過往由海外認可培訓機構提供。自二零一九年起,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轄下的香港國際航空學院開始提供本地空管基礎培訓課程。截至二零二三年三月底,共有62名見習空管主任修畢該本地課程。本處亦安排他們接受基本飛行知識訓練,助其擴闊視野,從空域使用者的角度探討各項空管運作,並加深對飛機操作基本原理的認識。截至二零二三年三月底,共有15名見習空管主任修畢由本地機構提供的基本飛行知識訓練,當中包括講學和模擬飛行訓練。

見習空管主任其後須修讀專門的空管執照課程,以獲取空管專業資格。除課堂培訓外,學員會利用空管監察模擬器或塔台模擬器進行訓練,並在模擬訓練表現達到理想水平後,調派到實際工作崗位進行在職培訓。在受訓期間,他們須達到獨立執行空管職務所要求的標準,才能獲推薦接受空管資格的初次考核。通過初次考核後,見習空管主任將晉升為三級空管主任。此後,他們須再經一系列專門空管執照課程培訓,才能成為全面符合資格的空管人員,即二級空管主任。由見習空管主任晉升為二級空管主任,一般需時約五至七年。

空管人員的持續培訓

為確保時刻均可提供合資格空管人手,本部已制定周全的培訓計劃,並定期檢視運作情況,確保有足夠的合資格空管人員應付工作所需和預期的航空交通增長。

在本財政年度內,本部舉辦了32項專業空管培訓課程,受訓人員獲發82項空管執照或專業空管資格。

此外,本部就不同範疇的項目安排進階培訓課程,包括搜索及救援、工作項目風險管理、指導和輔導技巧、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和儀表飛行程序設計等,以裝備空管人員,使他們掌握所需知識以執行各項專門職務。

空管人員必須具備應對繁忙交通量和突發狀況的能力。為此,本部在年內一直定期安排現職和正接受在職培訓的空管人員進行模擬器複修培訓,以確保他們有能力處理各類情況,迎接航空業的復蘇。

空管人員在塔台模擬器進行臨時雙跑道系統運作轉換培訓空管人員在塔台模擬器進行臨時雙跑道系統運作轉換培訓
空管人員在塔台模擬器進行臨時雙跑道系統運作轉換培訓

新空管和飛行程序

新北跑道空管運作程序

為配合香港國際機場的三跑道項目,航空交通管制運作須分階段從二跑道系統轉換至臨時雙跑道系統,並最終轉換至三跑道系統。本部於二零二二年五月完成為空管人員提供新建臨時指揮塔的運作轉換培訓及熟習培訓。為確保安全無縫地銜接至臨時雙跑道系統,本部與機管局、香港天文台、政府飛行服務隊、航空公司和民航處各分部通力合作,於二零二二年六月進行各種演練和演習,包括飛機滑行演練、新北跑道的飛機意外救援演習、臨時指揮塔的疏散演習和北指揮塔的啓動程序演習。本部為過渡至臨時雙跑道系統成立了一支專責團隊,向前線空管人員提供全面支援,而民航處的管理層亦組成了指揮中心,監督整個系統的轉換過程,適時協調並聯繫各分部和外部單位。有關系統已完成轉換,過程十分順利。新北跑道的熟習運作於二零二二年七月八日展開後,已於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正式啓用。現時機場的中跑道正在關閉以進行重新配置,並計劃於二零二四年重新開放,以配合三跑道系統的運作。

為過渡至臨時雙跑道系統而設的專責團隊,向前線人員提供全面支援。
為過渡至臨時雙跑道系統而設的專責團隊,向前線人員提供全面支援。
民航處管理層組成了指揮中心,在民航處總部監督臨時雙跑道系統的轉換過程。
民航處管理層組成了指揮中心,在民航處總部監督臨時雙跑道系統的轉換過程。

應用進場路徑監控及離場路徑監控以支援未來三跑道系統的運作

本處自二零一九年起於現有跑道實施進場路徑監控及離場路徑監控,以監察來往香港國際機場的航機有否偏離預設航道,從而預防可控飛行撞地的情況,成效彰顯。本部現正進行評估,以研究將上述路徑監控科技的應用擴展至支援日後三跑道系統的運作。

在香港國際機場應用數碼指揮塔設施以提升安全和效率

數碼指揮塔設施自二零二二年七月起在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空交通指揮塔投入服務。該設施透過安裝在機場重要位置的超高解像攝影機,能為空管人員提供實時全景影像和增強的輔助功能,可在航機和車輛的影像顯示相關的航班資訊。數碼指揮塔設施的高效能全景影像能大大提高空管人員的情境意識,特別是在低光情況及惡劣天氣等具挑戰性的環境下,從而有效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空管運作的安全和效率。

新北跑道儀表飛行程序

二零二二年四月,本部委託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民航局)轄下的飛行校驗中心為新北跑道的儀表飛行程序進行飛行驗證,取得滿意結果。這標誌着新北跑道的重要里程,為二零二二年投入運作準備就緒。隨後,新北跑道於二零二二年七月開始供航空業界熟習運作,並於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正式啓用。

自新北跑道投入運作開始,中跑道已暫時關閉作重新配置,以配合三跑道系統的發展,整項三跑道系統工程預期於二零二四年竣工。在此之前,香港國際機場將使用新北跑道和南跑道,以臨時雙跑道系統繼續運作。

航空交通服務

協調本地空域使用者的工作

為促進航空安全,由本地空域使用者組成的香港非管制區飛行安全小組繼續定期召開會議,協調本地低空空域的飛行安全事宜。這些本地空域使用者包括定翼機和旋翼機的營運者(政府飛行服務隊、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空中快線直升機有限公司、直升機服務(香港)有限公司和香港飛行總會)、香港滑翔傘協會,以及私人飛機擁有人。

飛航搜索和救援(搜救)協調

航空交通管理部與區域和國際搜救機關保持密切聯繫,並繼續參加本地和國際飛航搜救會議。為加強對相關工作的支援,本部年內安排了15位資深的空管主任接受搜救培訓課程,裝備他們執行搜救協調的專門職務。此外,本部亦安排已取得搜救資格的空管主任接受搜救複訓課程,確保他們熟習搜救協調程序,同時讓他們掌握飛航搜救的最新發展。

航空情報管理

航空情報管理中心負責向航空業界提供關於飛行安全、正常航行和飛行效率的必要情報,包括航行資料匯編(包括修訂和補編)、航行資料通報、航行通告和航圖。中心亦處理香港國際機場離港航班的飛行計劃書。為更加便利有關人士取得最新的香港航行通告,中心於二零二三年三月推出了香港網上航行通告服務。

年內,該中心共處理1 027 913份航行通告及89 023份飛行計劃書。

航空電訊服務

航空網絡中心為空中導航提供可靠、優質及高效率的航空交通和運作氣象訊息交換服務。中心以話音和數據方式提供二十四小時氣象廣播服務,為飛行中的航機提供所需的最新氣象訊息。另外,為確保空管系統的網絡安全,航空網絡中心實時監控防火牆系統,並提供二十四小時網絡安全警報服務。

年內,航空交通服務訊息處理系統處理的訊息共64 844 343個,較二零二一年增加15%。至於航空氣象廣播服務方面,向飛行中的航機廣播的氣象訊息數量達342 323個。

在實施通用航空虛擬專用網絡(專用網絡)方面,香港進一步擴展網絡基礎設施,並於二零二二年八月與曼谷建立新的專用網絡電路,連同現有與北京、福岡、馬尼拉和台北的專用網絡電路,航空固定服務的整體效率和可靠程度大大提高。

亞太地區航空交通流量管理

民航處一直積極和亞太地區其他空中導航服務提供者協調航空交通流量管理,並與新加坡、泰國和內地的有關單位攜手合作,以適用於亞太地區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通用操作程序概念,共同研發了節點式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網絡,再推廣至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等多個東南亞國家。國際民航組織亦採納了此概念,將其定為亞太地區跨境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框架。

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通用操作程序主要利用地面延遲計劃,為航班分配「計算起飛時間」以抵消空中延誤,藉此調節航空交通流量,解決因天氣或其他突發事件引致機場和空域出現需求和容量失衡的問題,從而更有系統地管理航班,並減少燃料消耗和環境污染。

經過多次成功的運作試驗,韓國民航局同意在需求和容量出現失衡時,配合由香港民航處推行的地面延遲計劃。有關合作讓民航處成為東北亞與東南亞之間的橋樑,為整個亞太地區提供更好的空中導航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航空交通管理

為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建設世界級機場羣,包括建設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和擴建大灣區其他機場,民航處一直與國家民航局和澳門民航局通過「珠江三角洲地區空中交通管理規劃與實施三方工作組」(「三方工作組」)就大灣區空中交通管理事宜緊密合作,共同制訂合適措施,使區內各機場都可發揮最大的效益。多年來,三方工作組已實施多項改善空管的措施,優化地區空中交通管理,促進區内空中交通以安全高效的方式持續發展。

年內,三方工作組舉行了逾十次視像會議,以不斷優化空管措施。該組亦展開了大灣區機場羣空域規劃研究,並繼續積極探索新科技的應用,藉創新方式推進和優化大灣區的空管運作。

民航處會繼續與國家民航局和澳門民航局合作,積極研究和落實各項優化大灣區的空域管理措施,務求循序漸進地達至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每小時處理102班航班的長遠目標,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及區域航空樞紐的地位。

安全管理系統

為緩解和減低日常運作的安全風險,航空交通管理部實施了全面的安全管理系統,以安全為先,加強本部的安全文化,並不斷提升香港空域的安全表現。此外,本部按照風險管理方針收集和分析安全數據,主動識別出潛在的安全問題,及時實施適當的風險緩解和糾正措施,以預防影響安全的事件發生。

本部以持續方式監測安全績效表現,並每季編製摘要報告,由獨立和負責監管航空交通管理相關事宜的航空交通管理標準組審閱。此外,本部設有涵蓋各個主要職能範疇的內部審核計劃,以確保各項運作合乎標準及安全管理要求。

本部會緊守安全風險管理原則,管理與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項目相關的各個航空交通改善計劃,以及香港飛行情報區內的其他倡議,確保適當地緩解已識別的風險。

海外航空會議和研討會

作為亞太區內具領導地位的空中導航服務提供者之一,本部積極參與國際民航組織、民用空中航行服務組織和其他民航當局召開的視像會議和網上研討會,並由二零二三年三月起恢復參加實體會議,致力與區內其他空中導航服務者保持緊密協作。年內,本部通過不同會議與業界伙伴分享了實施新空管優化項目的寶貴經驗,例如在香港實施優化尾流紊流間隔標準、在亞太區實施航空交通流量管理措施等,並推動改進航空交通管理的重要倡議,例如在亞太區特定航路推行優化分隔標準,確保空中導航服務的各項重要改善措施無縫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