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交通工程服务

航空交通工程服务

航空交通工程服务部负责设计、规划、统筹、提供、验收、优化和保养航空交通管制(空管)系统与通讯、导航及监察设施。

空管系统畅顺可靠

民航处的空管系统一直全日二十四小时运作,畅顺可靠,为在香港飞行情报区内飞行的航机提供空中交通服务。由民航处电子工程师、系统承办商和民航处维修服务承办商组成的技术团队,持续监察系统的日常运作及维护工作,当中包括设置在民航处外站的雷达设施,以全面监察香港飞行情报区内的航班运作情况。

民航处将继续确保空管系统运作畅顺可靠,并时刻为应付疫后航空业复苏和航空交通流量增长作好准备。

民航处电子工程师监督雷达系统的日常运作及维护工作。
民航处电子工程师监督雷达系统的日常运作及维护工作。

与海外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分享经验

(一)新西兰和德国空中航行服务机构于二零二三年三月访问民航处

随着疫情缓和,海外空中航行服务机构主动联络本部,以期早日访问民航处,互相交流有关空中航行服务的创新科技。新西兰空中航行服务机构行政总裁在二零二三年三月十七日率领管理团队到访民航处,双方就实施数码指挥塔及其他共同关注的议题交换意见。另外,德国空中航行服务机构的行政总监和技术专家亦于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到访民航处,与本部分享空中航行服务在创新方面的最新发展。

新西兰空中航行服务机构(新西兰航空)行政总裁James Young(左五)及其代表团访问民航处。
新西兰空中航行服务机构(新西兰航空)行政总裁James Young(左五)及其代表团访问民航处。
德国空中航行服务机构(DFS Aviation Services)行政总监Andreas Pötzsch(左三)与本部代表交换意见。
德国空中航行服务机构(DFS Aviation Services)行政总监Andreas Pötzsch(左三)与本部代表交换意见。

(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空中航行规划和实施小组辖下通讯、导航及监察分组第二十六次会议

二零二二年九月五至九日,民航处副处长(1)胡志光率领民航处代表团,以分组主席身分主持利用视像形式举行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空中航行规划和实施小组辖下通讯、导航及监察分组第二十六次会议。

通讯、导航及监察分组旨在促进各成员应用先进通讯、导航及监察技术,以协调方式提供无缝空中航行服务,并研订未来发展方向。是次会议检视分组在上次会议后的工作和成果,以及辖下工作小组的进展。由电子工程师和空管人员组成的民航处代表团在会议上分享了多项工作经验,包括利用数码指挥塔和停机坪管理系统支援香港国际机场的安全和高效运作,确保空中航行服务的网络防卫能维持香港国际机场的可靠运作和支持机场的扩展项目,以及更新亚太区的飞行校验指导文件。

民航处副处长(1)胡志光(前排中)以视像形式主持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空中航行规划和实施小组辖下通讯、导航及监察分组第二十六次会议。
民航处副处长(1)胡志光(前排中)以视像形式主持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空中航行规划和实施小组辖下通讯、导航及监察分组第二十六次会议。

(三)在民航处总部举行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监察研究组第三次会议

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航空监察策略倡议利用全系统信息管理分享航空监察数据,以配合国际民航组织的全球空中航行计划和航空系统组块升级。本部牵头与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合办监察研究组第三次会议。会议于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在民航处总部举行,线上和线下与会者逾百人,分别来自十四个国家或行政区的民航当局空中航行服务机构、两个国际组织和三个业界合作伙伴。此次会议不但体现民航处积极响应特区政府推动本地航空业疫后复常,亦促进了亚太地区发展以全系统信息管理为本的航空监察数据分享。

国际民航组织与其他国家/行政区代表出席在民航处总部举行的亚太地区监察研究组第三次会议。
国际民航组织与其他国家行政区代表出席在民航处总部举行的亚太地区监察研究组第三次会议。

参加民用空中航行服务组织2023年世界空域博览会

民航处处长廖志勇率领由电子工程师和空管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于二零二三年三月六至十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民用空中航行服务组织行政人员高峰会暨2023年世界空域博览会,以了解业界的最新发展和创新技术。

民航处处长廖志勇(中)率领代表团参与民用空中航行服务组织行政人员高峰会暨2023年世界空域博览会。
民航处处长廖志勇(中)率领代表团参与民用空中航行服务组织行政人员高峰会暨2023年世界空域博览会。

航空系统组块升级

民航处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航空系统组块升级框架,并依照全球空中航行计划和亚太地区无缝空中航行服务计划所订定的优先次序,继续透过航空系统组块升级策划与实施委员会,与航空业界的持份者协力制定策略,在香港分阶段实施各个组块升级项目,并审视最新的实施情况,以督导相关项目在香港的规划和实施工作。

安全管理系统

本部一向重视空中航行服务的安全,因此定期举办安全管理系统检讨会议,以检讨和监察维修服务承办商的安全表现,包括通讯、导航及监察设备和航空交通管理系统(航管系统)的安全趋势、安全绩效指标和安全绩效目标,确保既定的安全管理工作和程序已按计划执行,并已达到所有安全目标。此外,本部亦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工作坊及培训,为系统运作与维护和项目工程提供支援,以维持良好的安全表现。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全球航空领域中至为关键的其中一环,国际民航组织成立了网络安全专家组,协助落实相关工作。本部的网络安全专家获国家民航局委任为技术顾问,支援中国代表团于国际民航组织网络安全专家组中的工作。此举亦有助本部人员了解这个领域的最新国际发展。

为加强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形势,在北跑道投入服务之前,本部委聘网络安全顾问对航管系统进行独立评估,结果确定本部采取了适当的措施,可保障数码化空中航行服务免受网络威胁,从而实现零事故的网络安全纪录。

此外,为提升民航处人员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本部聘请了专业顾问举办专题工作坊,以拓阔民航处人员对网络安全不同领域的知识,包括国际民航组织网络安全的要求、网络安全技术趋势、攻击和防御方法、事故处理及网络安全操作指引。

飞行校验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香港国际机场的导航仪器每年须进行两次定期飞行校验。为尽量减低对香港国际机场和空管运作可能造成的影响,有关校验通常安排在五月和十一月非流量高峰期进行,并必须在清晨时分,即航班流量增加前开始。

面对疫情过后航空交通流量强劲复苏的挑战,本部顺利协调各持份者,包括国家民航局飞行校验中心、香港机场管理局(机管局)和香港商用航空中心,于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为香港国际机场的导航仪器进行定期飞行校验,并取得圆满成果。

应用于卫星通讯、导航及监察航管系统的新科技

为遵行国际民航组织的全球空中航行计划,民航处已制定实施计划,循序渐进地试验和实施多项应用于卫星通讯、导航及监察航管系统和服务的新科技。当中,飞前放行指示双向数据链路系统、电子飞行进程单系统、抵港航机排序系统及航空交通服务设施间数据通讯等自全面启用以来,成效理想,与航管系统顺利融合。其他新科技及系统的最新发展概述如下:

(一)推行新的先进场面活动引导和控制系统

新系统的第一期项目已完成设置并投入服务,全面监视香港国际机场的飞机和地面车辆移动情况,并提供安全警报功能,以支援临时双跑道系统的运作。新系统配备更多传感器,将监察范围扩大至覆盖北跑道及相关滑行道。新系统的第二期项目预计于二零二四年启用,以支持三跑道系统的运作。

(二)新地面监察雷达

新地面监察雷达分布在机场不同位置的新结构塔顶部,以监察跑道和滑行道上的航机和车辆情况。新雷达为先进场面活动引导和控制系统提供监察资讯,使空管人员可全天候维持地面交通畅顺。

(三)星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察系统数据

随着陆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察系统投入服务,空管服务的安全表现和操作效率得以提升。此外,空管系统可利用星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察系统的数据,增强民航处的远程监察能力,促进航空交通流量管理服务。

(四)陆基增强系统

陆基增强系统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为设有适当装备的飞机提供进场路径数据、修正指示和完整信息,以支援航机精确进近和着陆。民航处一直积极参与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陆基增强系统及星基增强系统实施工作小组会议和国际陆基增强系统工作小组会议,分享香港国际机场的经验和了解陆基增强系统科技的最新发展,为在香港国际机场部署陆基增强系统作好准备。

(五)新仪表着陆系统

新仪表着陆系统由32元超阔孔径航向信标天线阵、3元M型下滑道天线系统和双向测距仪组成。设于北跑道两端的新系统已投入运作,为即将降落跑道的飞机提供精确的横向和垂直导引导航讯号。至于在南跑道两端的新系统,安装工作已完成,且计划在二零二三年完成飞行校验后投入运作,以取代旧系统。

(六)机场协同决策

本部完成机场协同决策网关的优化工作,透过向机管局提供更全面的航空交通数据,使本处与机管局更有效应对三跑道系统运作所带来的挑战。一如以往,民航处会继续全力支援香港国际机场,并就技术及运作方面提供意见,以提升其整体运作效能。为协助督导区内发展机场协同决策,民航处不遗余力地参与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机场协同决策工作组会议,并通过分享香港国际机场的经验,推动区内机场订定协同决策的发展蓝图。民航处会继续积极参与和倡导区内机场在协同决策和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融和发展。

(七)新数码指挥塔设施

新数码指挥塔设施配备超高解像摄影机,提供机场的实时全景,其数码影像分析技术更可实时追踪航机和地面车辆的移动情况,并显示相关的飞行资讯标签。数码影像结合人工智能,提供更强的安全预警功能,例如及早侦测到航机过于接近另一航机或误进在飞行区的限制区域等情况。第一期新数码指挥塔设施已正式启用,以提升空管人员的整体效率和对实际情况的警觉性,而第二期的项目正在进行,并计划于二零二四年投入服务,以配合三跑道系统的运作。

(八)新指挥塔模拟器

为加强指挥塔空管人员的培训以顺利推展临时双跑道系统和三跑道系统,本部联同航空交通管理分部在民航处总部大楼设置了一座新指挥塔模拟器,并为现有指挥塔模拟器升级。新指挥塔模拟器采用尖端的投影和影像产生技术,是全球最先进的指挥塔模拟器之一。年内,本部继续更新指挥塔模拟器数据库,模拟香港国际机场的最新实况,务求为指挥塔空管人员提供最佳的培训设施。

(九)亚太区航空共同虚拟专用网络

国际民航组织倡议各成员国应根据各自的成本效益分析,尽快实施亚太区航空共同虚拟专用网络。为支持该项倡议,民航处已开始将现有链路分阶段转移至该专用网络,以提升与其他区域空管中心的航空通讯效率。民航处与马尼拉、福冈、北京和曼谷的区域空管中心已完成有关工作,把语音或数据链路转移至该专用网络,至于与胡志明区域空管中心和澳门的转移工作,则计划于二零二四年进行。

(十)进场间距管理系统

民航处已在空管中心实施进场间隔管理系统,以提升在优化尾流紊流间隔方案下处理航班最后进场程序的效率,并使抵港航班的间隔更趋一致。在二零二三年一月,系统在完成验收测试、飞行校验及相关的安全评估后正在试行,并准备过渡至全面运作。

全系统资讯管理

全系统资讯管理是国际民航组织全球空中航行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当中多个航空系统组块升级项目。全系统资讯管理旨在促进航空业界各持份者使用统一标准的共同平台,互相交换飞行、气象和航空资讯。

(一)参与采用全系统资讯管理进行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运作测试

民航处一向十分支持国际民航组织,在亚太地区促进和实施全系统资讯管理。二零二二年,民航处继续与区内的主要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携手合作,共同筹备采用全系统资讯管理进行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运作测试,通过实时交换全系统资讯管理信息来执行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运作流程,以展示实施全系统资讯管理的效益。

(二)推动区内透过全系统资讯管理共享航空监察数据

民航处领导区内主要的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及业界伙伴,利用全系统资讯管理共享航空监察数据,以提升空管安全及运作效率。二零二二年,本部带领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辖下的监察研究组,完成了以全系统资讯管理共享航空监察数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计划于二零二四年进行概念验证及试行,为日后实施全系统资讯管理提供参考模型。

民航处总部的智慧节能

年内,本部与机电工程署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制冷机组现有能源优化系统的表现,每年额外节省约3%的制冷机组耗电量。

此外,本部积极与其他分部探讨和实施各种节能减排措施,以进一步减少耗电量,包括使用节能照明和空调设备,优化照明、空调及升降机的运作时间,启动用户感应器控制办公室照明等,以持续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东航空交通管制中心扩建部分的翻新工程

年内,民航处展开东航空交通管制中心扩建区的翻新工程,进展顺利,预计于二零二四年完工。当翻新工程完成后,民航处将在扩建区增设新的空管工作席位和设立新的航空交通流量管理中心,以应付预期在疫情过后和三跑道系统全面运作后所增加的航空交通流量。

民航处机场外站翻新工程

民航处分阶段推展机场外站的建筑物及设施翻新工程,以配合各种空中航行服务设备的更换计划。年内,民航处已完成公开招标并在二零二二年四月委聘建筑设计及工料测量顾问,为各个项目进行详细设计及工料测量。第一阶段的机场外站翻新工程已于二零二三年三月开始招标,而其他阶段的工程设计和招标准备工作亦已展开。

资讯科技管理

资讯科技管理小组通过有效落实新资讯科技措施、电子政府策略、资讯科技系统装备与网络基建升级,持续地支援民航处各分部的日常运作。

除了为民航处人员提供日常资讯科技支援并维护资讯㸯技系统和基建外,资讯科技管理小组还协助民航处设立电子档案保管系统,以逐步取代传统的纸本档案系统,从而落实政府的电子资料管理策略。

民航处于二零二二年五月推出小型无人机电子平台,供市民注册无人机和获取安全资讯以符合相关法例的要求,并在二零二三年二月完成软件升级,以优化系统功能和提升系统的日常管理效率。

为推动应用大数据分析,资讯科技管理小组于二零二三年三月在民航处现有大数据分析平台上加设三维四维视像分析工具,以便从三维四维角度进行大数据分析,使分析结果更趋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