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交通管理

航空交通管理

航空交通管理部负责为在香港飞行情报区内航行的民航机提供空中导航服务,当中包括航空交通服务,以及搜索和救援的协调工作。要在香港飞行情报区内提供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的导航服务,维持航空交通高效有序的运作,本部亦肩负培训本地航空交通管制(空管)人员、提供航空电讯服务和设计空管程序的责任。

随着航空交通流量自二零二三年年初从疫情中恢复,航空交通管理部会继续密切监察交通流量的增长情况,并尽忠职守,以专业精神提供安全高效的航空交通服务。

航空交通运作

在本财政年度内,航空交通管理部处理了162 932架次在香港国际机场升降的航班和132 271架次飞越香港飞行情报区的航班(当中包括13 172架次往来澳门国际机场的航班)。由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对航空交通运作的影响逐渐放缓,本部处理在香港国际机场升降的航班数量和过境航班数量分别按年增加10.89%及29.67%。

跑道升降容量

本部会继续密切监察疫情后航空交通的复苏情况,并会适时增加不同时段的跑道升降容量以应付需求回升。

空管主任执照考试和复核

航空安全在空管范畴中至关重要。为确保本处维持安全标准,本部的训练及安全组根据完善的机制,为见习空管主任进行空管资格的初次考核,而航空交通事务组则定期为空管人员就已考取的资格进行复核,确保他们的能力达到标准。年内,本部就塔台管制、进近管制、终端管制和区域管制的四个空管范畴,共进行了183次初次考核和复核。本部亦为空管人员进行其他考核和颁发证书,例如空管气象记录员证书、在职培训导师证书和流量管制证书。

空管人员的招聘和培训

空管主任和航空交通事务员的招聘工作

为甄选具备空管潜能的合适人才,并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培训,本部的训练及安全组制定了完备的空管人员招聘程序和培训计划。在二零二二至二三财政年度内,本部分批招聘合共六名三级空管主任,他们已相继入职。新一轮招聘工作亦已于年内展开,以期于未来数个财政年度招聘大约80名三级空管主任、见习空管主任及三级航空交通事务员。

此外,航空交通管理部定期检视各职位的招聘测试,以促进招聘工作的效率和成效。

截至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民航处的编制内有353名空管主任和138名航空交通事务员。

见习空管主任的培训

为使见习空管主任具备所需的航空知识,部门会安排他们在入职后接受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培训。课程分阶段进行,涵盖多个单元,务求让学员在完成培训后可独立履行职务。首先,见习空管主任须接受入职培训,以掌握基本的航空和空管知识,然后再接受空管基础培训和基本飞行知识训练等专业培训。

空管基础培训旨在通过理论和实习训练,教授见习空管主任一些基本的空管知识和技能,以符合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民航组织)所定的培训要求。有关课程过往由海外认可培训机构提供。自二零一九年起,香港机场管理局(机管局)辖下的香港国际航空学院开始提供本地空管基础培训课程。截至二零二三年三月底,共有62名见习空管主任修毕该本地课程。本处亦安排他们接受基本飞行知识训练,助其扩阔视野,从空域使用者的角度探讨各项空管运作,并加深对飞机操作基本原理的认识。截至二零二三年三月底,共有15名见习空管主任修毕由本地机构提供的基本飞行知识训练,当中包括讲学和模拟飞行训练。

见习空管主任其后须修读专门的空管执照课程,以获取空管专业资格。除课堂培训外,学员会利用空管监察模拟器或塔台模拟器进行训练,并在模拟训练表现达到理想水平后,调派到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在职培训。在受训期间,他们须达到独立执行空管职务所要求的标准,才能获推荐接受空管资格的初次考核。通过初次考核后,见习空管主任将晋升为三级空管主任。此后,他们须再经一系列专门空管执照课程培训,才能成为全面符合资格的空管人员,即二级空管主任。由见习空管主任晋升为二级空管主任,一般需时约五至七年。

空管人员的持续培训

为确保时刻均可提供合资格空管人手,本部已制定周全的培训计划,并定期检视运作情况,确保有足够的合资格空管人员应付工作所需和预期的航空交通增长。

在本财政年度内,本部举办了32项专业空管培训课程,受训人员获发82项空管执照或专业空管资格。

此外,本部就不同范畴的项目安排进阶培训课程,包括搜索及救援、工作项目风险管理、指导和辅导技巧、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等,以装备空管人员,使他们掌握所需知识以执行各项专门职务。

空管人员必须具备应对繁忙交通量和突发状况的能力。为此,本部在年内一直定期安排现职和正接受在职培训的空管人员进行模拟器复修培训,以确保他们有能力处理各类情况,迎接航空业的复苏。

空管人员在塔台模拟器进行临时双跑道系统运作转换培训空管人员在塔台模拟器进行临时双跑道系统运作转换培训
空管人员在塔台模拟器进行临时双跑道系统运作转换培训

新空管和飞行程序

新北跑道空管运作程序

为配合香港国际机场的三跑道项目,航空交通管制运作须分阶段从二跑道系统转换至临时双跑道系统,并最终转换至三跑道系统。本部于二零二二年五月完成为空管人员提供新建临时指挥塔的运作转换培训及熟习培训。为确保安全无缝地衔接至临时双跑道系统,本部与机管局、香港天文台、政府飞行服务队、航空公司和民航处各分部通力合作,于二零二二年六月进行各种演练和演习,包括飞机滑行演练、新北跑道的飞机意外救援演习、临时指挥塔的疏散演习和北指挥塔的启动程序演习。本部为过渡至临时双跑道系统成立了一支专责团队,向前线空管人员提供全面支援,而民航处的管理层亦组成了指挥中心,监督整个系统的转换过程,适时协调并联系各分部和外部单位。有关系统已完成转换,过程十分顺利。新北跑道的熟习运作于二零二二年七月八日展开后,已于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正式启用。现时机场的中跑道正在关闭以进行重新配置,并计划于二零二四年重新开放,以配合三跑道系统的运作。

为过渡至临时双跑道系统而设的专责团队,向前线人员提供全面支援。
为过渡至临时双跑道系统而设的专责团队,向前线人员提供全面支援。
民航处管理层组成了指挥中心,在民航处总部监督临时双跑道系统的转换过程。
民航处管理层组成了指挥中心,在民航处总部监督临时双跑道系统的转换过程。

应用进场路径监控及离场路径监控以支援未来三跑道系统的运作

本处自二零一九年起于现有跑道实施进场路径监控及离场路径监控,以监察来往香港国际机场的航机有否偏离预设航道,从而预防可控飞行撞地的情况,成效彰显。本部现正进行评估,以研究将上述路径监控科技的应用扩展至支援日后三跑道系统的运作。

在香港国际机场应用数码指挥塔设施以提升安全和效率

数码指挥塔设施自二零二二年七月起在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空交通指挥塔投入服务。该设施透过安装在机场重要位置的超高解像摄影机,能为空管人员提供实时全景影像和增强的辅助功能,可在航机和车辆的影像显示相关的航班资讯。数码指挥塔设施的高效能全景影像能大大提高空管人员的情境意识,特别是在低光情况及恶劣天气等具挑战性的环境下,从而有效提升香港国际机场空管运作的安全和效率。

新北跑道仪表飞行程序

二零二二年四月,本部委托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民航局)辖下的飞行校验中心为新北跑道的仪表飞行程序进行飞行验证,取得满意结果。这标志着新北跑道的重要里程,为二零二二年投入运作准备就绪。随后,新北跑道于二零二二年七月开始供航空业界熟习运作,并于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正式启用。

自新北跑道投入运作开始,中跑道已暂时关闭作重新配置,以配合三跑道系统的发展,整项三跑道系统工程预期于二零二四年竣工。在此之前,香港国际机场将使用新北跑道和南跑道,以临时双跑道系统继续运作。

航空交通服务

协调本地空域使用者的工作

为促进航空安全,由本地空域使用者组成的香港非管制区飞行安全小组继续定期召开会议,协调本地低空空域的飞行安全事宜。这些本地空域使用者包括定翼机和旋翼机的营运者(政府飞行服务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空中快线直升机有限公司、直升机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和香港飞行总会)、香港滑翔伞协会,以及私人飞机拥有人。

飞航搜索和救援(搜救)协调

航空交通管理部与区域和国际搜救机关保持密切联系,并继续参加本地和国际飞航搜救会议。为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支援,本部年内安排了15位资深的空管主任接受搜救培训课程,装备他们执行搜救协调的专门职务。此外,本部亦安排已取得搜救资格的空管主任接受搜救复训课程,确保他们熟习搜救协调程序,同时让他们掌握飞航搜救的最新发展。

航空情报管理

航空情报管理中心负责向航空业界提供关于飞行安全、正常航行和飞行效率的必要情报,包括航行资料汇编(包括修订和补编)、航行资料通报、航行通告和航图。中心亦处理香港国际机场离港航班的飞行计划书。为更加便利有关人士取得最新的香港航行通告,中心于二零二三年三月推出了香港网上航行通告服务。

年内,该中心共处理1 027 913份航行通告及89 023份飞行计划书。

航空电讯服务

航空网络中心为空中导航提供可靠、优质及高效率的航空交通和运作气象讯息交换服务。中心以话音和数据方式提供二十四小时气象广播服务,为飞行中的航机提供所需的最新气象讯息。另外,为确保空管系统的网络安全,航空网络中心实时监控防火墙系统,并提供二十四小时网络安全警报服务。

年内,航空交通服务讯息处理系统处理的讯息共64 844 343个,较二零二一年增加15%。至于航空气象广播服务方面,向飞行中的航机广播的气象讯息数量达342 323个。

在实施通用航空虚拟专用网络(专用网络)方面,香港进一步扩展网络基础设施,并于二零二二年八月与曼谷建立新的专用网络电路,连同现有与北京、福冈、马尼拉和台北的专用网络电路,航空固定服务的整体效率和可靠程度大大提高。

亚太地区航空交通流量管理

民航处一直积极和亚太地区其他空中导航服务提供者协调航空交通流量管理,并与新加坡、泰国和内地的有关单位携手合作,以适用于亚太地区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通用操作程序概念,共同研发了节点式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网络,再推广至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等多个东南亚国家。国际民航组织亦采纳了此概念,将其定为亚太地区跨境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框架。

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通用操作程序主要利用地面延迟计划,为航班分配「计算起飞时间」以抵消空中延误,藉此调节航空交通流量,解决因天气或其他突发事件引致机场和空域出现需求和容量失衡的问题,从而更有系统地管理航班,并减少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

经过多次成功的运作试验,韩国民航局同意在需求和容量出现失衡时,配合由香港民航处推行的地面延迟计划。有关合作让民航处成为东北亚与东南亚之间的桥梁,为整个亚太地区提供更好的空中导航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航空交通管理

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包括建设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和扩建大湾区其他机场,民航处一直与国家民航局和澳门民航局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空中交通管理规划与实施三方工作组」(「三方工作组」)就大湾区空中交通管理事宜紧密合作,共同制订合适措施,使区内各机场都可发挥最大的效益。多年来,三方工作组已实施多项改善空管的措施,优化地区空中交通管理,促进区内空中交通以安全高效的方式持续发展。

年内,三方工作组举行了逾十次视像会议,以不断优化空管措施。该组亦展开了大湾区机场群空域规划研究,并继续积极探索新科技的应用,藉创新方式推进和优化大湾区的空管运作。

民航处会继续与国家民航局和澳门民航局合作,积极研究和落实各项优化大湾区的空域管理措施,务求循序渐进地达至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每小时处理102班航班的长远目标,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及区域航空枢纽的地位。

安全管理系统

为缓解和减低日常运作的安全风险,航空交通管理部实施了全面的安全管理系统,以安全为先,加强本部的安全文化,并不断提升香港空域的安全表现。此外,本部按照风险管理方针收集和分析安全数据,主动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问题,及时实施适当的风险缓解和纠正措施,以预防影响安全的事件发生。

本部以持续方式监测安全绩效表现,并每季编制摘要报告,由独立和负责监管航空交通管理相关事宜的航空交通管理标准组审阅。此外,本部设有涵盖各个主要职能范畴的内部审核计划,以确保各项运作合乎标准及安全管理要求。

本部会紧守安全风险管理原则,管理与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项目相关的各个航空交通改善计划,以及香港飞行情报区内的其他倡议,确保适当地缓解已识别的风险。

海外航空会议和研讨会

作为亚太区内具领导地位的空中导航服务提供者之一,本部积极参与国际民航组织、民用空中航行服务组织和其他民航当局召开的视像会议和网上研讨会,并由二零二三年三月起恢复参加实体会议,致力与区内其他空中导航服务者保持紧密协作。年内,本部通过不同会议与业界伙伴分享了实施新空管优化项目的宝贵经验,例如在香港实施优化尾流紊流间隔标准、在亚太区实施航空交通流量管理措施等,并推动改进航空交通管理的重要倡议,例如在亚太区特定航路推行优化分隔标准,确保空中导航服务的各项重要改善措施无缝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