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交通管理

航空交通管理部负责为在香港飞行情报区内航行的民航机提供空中导航服务,当中包括航空交通服务,以及搜索和救援的协调工作。要在香港飞行情报区内提供安全、持续及可靠的导航服务,维持航空交通高效有序的运作,本部亦肩负培训本地航空交通管制(空管)人员、提供航空电讯服务和设计空管程序的责任。

年内,航空交通管理部继续发挥专业精神,紧守岗位,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带来的挑战,为航空业提供安全高效的空管服务。有见全球航空交通流量减少,航空交通管理部把握机会深化培训计划、优化空管程序和加强与邻近空中导航服务提供者合作,为航空交通的复苏作好准备。航空交通管理部亦通过网上平台积极参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民航组织)的会议,掌握全球航空的最新发展。

航空交通运作

在本财政年度内,航空交通管理部处理了146 932架次在香港国际机场升降的航班和102 002架次飞越香港飞行情报区的航班(当中包括15 272架次往来澳门国际机场的航班)。尽管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对航空交通运作的影响还未消退,本部处理在香港国际机场升降的航班数量和过境航班数量分别按年增加11.98%及21.85%。货运航班数量则较二零二一年增加14.8%。

跑道升降容量

本部会继续密切监察疫情后航空交通的复苏情况,并会适时增加不同时段的跑道升降容量以应付需求回升。

空管主任执照考试和复核

航空安全在空管范畴中至关重要。为确保本处维持安全标准,本部的训练及安全组根据完善的机制,为见习空管主任进行空管资格的初次考核,而航空交通事务组则定期为空管人员就已考取的资格进行复核,确保他们的能力达到标准。年内,本部就塔台管制、进近管制、终端管制和区域管制的四个空管范畴,共进行了240次初次考核和复核。本部亦为空管人员进行其他考核和颁发证书,例如空管气象记录员证书、在职培训导师证书和流量管制证书。

空管人员的招聘和培训

空管主任和航空交通事务员的招聘工作

为甄选具备空管潜能的合适人才,并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培训,本部的训练及安全组制定了完备的空管人员招聘程序和培训计划。在二零二一至二二财政年度内,本部分批招聘合共八名三级空管主任、17名见习空管主任及17名三级航空交通事务员,他们已相继入职。新一轮招聘工作亦已于年内展开,以期于未来数个财政年度招聘大约40名三级空管主任及见习空管主任。

此外,航空交通管理部定期检视各职位的招聘测试,以促进招聘工作的效率和成效。

截至二零二二年三月三十一日,民航处的编制内有353名空管主任和138名航空交通事务员。

见习空管主任接受飞行训练见习空管主任接受飞行训练
见习空管主任接受飞行训练

见习空管主任的培训

为使见习空管主任具备所需的航空知识,部门会安排他们在入职后接受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培训。课程分阶段进行,涵盖多个单元,务求让学员在完成培训后可独立履行职务。首先,见习空管主任须接受入职培训,以掌握基本的航空和空管知识,然后再接受空管基础培训和基本飞行知识训练等专业培训。

空管基础培训旨在通过理论和模拟训练,教授见习空管主任一些基本的空管知识和技能,以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所定的培训要求。有关课程过往由海外认可培训机构提供。自二零一九年起,香港机场管理局(机管局)辖下的香港国际航空学院开始提供本地空管基础培训课程。截至二零二二年三月底,共有62名见习空管主任修毕该本地课程。

见习空管主任亦会接受基本飞行知识训练,藉此扩阔视野,从空域使用者的角度探讨各项空管运作,并加深对飞机操作基本原理的认识。

见习空管主任其后须修读专门的空管执照课程,以获取空管专业资格。除课堂培训外,学员会利用空管监察模拟器或塔台模拟器进行训练,并在模拟训练表现达到理想水平后,调派到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在职培训。在受训期间,他们须达到独立执行空管职务所要求的标准,才能获推荐接受空管资格的初次考核。通过初次考核后,见习空管主任将晋升为三级空管主任。此后,他们须再经一系列专门空管执照课程培训,才能成为全面符合资格的空管人员,即二级空管主任。由见习空管主任晋升为二级空管主任,一般需时约五至七年。

在空管监察模拟器进行的实务训练在塔台模拟器进行的实务训练
在空管监察模拟器(左)和塔台模拟器(右)进行的实务训练

空管人员的持续培训

为确保时刻均可提供合资格空管人手,本部已制定周全的培训计划,并定期检视运作情况,确保有足够的合资格空管人员应付工作所需和预期的航空交通增长。

在本财政年度内,本部举办了28项专业空管培训课程,受训人员获发85项空管执照或专业空管资格。

此外,本部就不同范畴的项目安排进阶培训课程,包括搜索及救援、工作项目风险管理、指导和辅导技巧、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等,以装备空管人员,使他们掌握所需知识以执行各项专门职务。

空管人员必须具备应对繁忙交通量和突发状况的能力。因此,纵使航空交通量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本部已在年内定期安排现职和正接受在职培训的空管人员进行模拟器复修培训,以确保他们有能力处理各类情况,迎接航空业的复苏。

香港国际航空学院提供的本地空管基础培训课程香港国际航空学院提供的本地空管基础培训课程
香港国际航空学院提供的本地空管基础培训课程

新空管和飞行程序

航空交通服务设施间数据通讯

香港的空管中心已与广州、三亚、台北和马尼拉四个邻近空管中心实施「航空交通服务设施间数据通讯」,提高移交航空资料的准确度,促进航空交通管理的安全和效率。此外,香港与广州、三亚和台北的空管中心已采用该数据通讯进行雷达识别移交程序,大大提升空管监察航机操作的能力。在实施数据通讯后,航空交通管理的整体运作效率跃进一大步。

新北跑道空管运作程序

机管局正扩建香港国际机场成为三跑道系统。为配合这项发展,本部致力作好准备,务求空管运作能够安全无缝地过渡,由现有二跑道系统转换至临时双跑道系统,以及最终转换至三跑道系统。在使用临时双跑道系统期间,新北跑道和相关滑行道的机场管制塔台服务,将由新扩展机场平台的临时管制塔台提供。随着本部添置了新管制塔台模拟器,为空管人员提供的系统转换培训在年内按计划进行,使他们熟习新的运作程序。

应用进场路径监控及离场路径监控以支援新北跑道运作

本处自二零一九年起于现有跑道实施进场路径监控及离场路径监控,以监察来往香港国际机场的航机偏离预设航道而可能导致可控飞行撞地的情况,成效彰显。经评估后,进场路径监控及离场路径监控将扩展应用于二零二二年投入服务的新北跑道,为监察飞机运作提供支援。

发布新北跑道仪表飞行程序

新北跑道计划于二零二二年投入运作,相关设施的建设和准备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为确保运营者就新跑道的启用做好运行准备,本部预早于二零二二年一月发布新北跑道的仪表飞行程序和机场数据。

航空交通服务

协调本地空域使用者的工作

为促进航空安全,由本地空域使用者组成的香港非管制区飞行安全小组继续定期召开会议,协调本地低空空域的飞行安全事宜。这些本地空域使用者包括定翼机和旋翼机的营运者(政府飞行服务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空中快线直升机有限公司、直升机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和香港飞行总会)、香港滑翔伞协会,以及私人飞机拥有人。

为制订香港基于性能导航的实施策略,以配合国际民航组织倡议的区域和全球空中航行计划,由本地航空公司代表、监管人员、飞行程序设计人员、工程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及香港航空公司机师协会代表组成的「香港基于性能导航规划及实施小组」定期举行会议,以处理与实施基于性能导航的相关议题,包括协调过渡计划。

新北跑道计划于二零二二年投入运作。为此,本部于二零二二年二月召开了「香港基于性能导航规划及实施小组」会议,向与会者简报于二零二二年一月发布的新仪表飞行程序和相关的临时双跑道系统运作模式,使他们知悉运作需求,做好准备。会上除概述实施基于性能导航的进展和成果外,还讨论了基于性能导航的最新措施、基础设施、实际应用和设备要求等议题,以促进有效利用新航空技术和先进功能,提升安全、效率、容量和环境绩效。

「香港基于性能导航规划及实施小组」会继续成为推动各持份者积极协作的平台,以制定策略,协调一致地提升空中航行系统的效率。

飞航搜索和救援(搜救)协调

航空交通管理部与区域和国际搜救机关保持密切联系,并继续参加本地和国际飞航搜救会议。为加强对飞航搜救工作的支援,部门年内安排了24位资深的空管主任接受搜救培训,装备他们执行搜救协调的专门职务。部门亦安排已取得搜救资格的空管主任接受搜救复训课程,确保他们熟习搜救协调程序,同时让他们了解有关飞航搜救的最新发展。

航空情报管理

航空情报管理中心负责向航空业界提供关于飞行安全、正常航行和飞行效率的必要情报,包括航行资料汇编(包括修订和补编)、航行资料通报、航行通告和航图。中心亦处理香港国际机场离港航班的飞行计划书。

年内,该中心共处理994 018份航行通告及76 068份飞行计划书。

航空电讯服务

航空网络中心为空中导航提供可靠、优质及高效率的航空交通和运作气象讯息交换服务。中心以话音和数据提供二十四小时气象广播服务,更为飞行中的航机提供所需的最新气象讯息。另外,为确保空管系统的网络安全,航空网络中心实时监控防火墙系统并提供二十四小时网络安全警报服务。

年内,全球航空业从疫情中逐渐复苏,航空交通服务讯息处理系统处理的讯息共56 313 954个,较二零二零年增加11%。至于航空气象广播服务方面,向飞行中的航机广播的气象讯息数量达321 944个。

在实施通用航空虚拟专用网络(专用网络)方面,香港进一步扩展网络基础设施,并于二零二一年四月与北京建立新的专用网络电路,连同现有与福冈、马尼拉和台北的专用网络电路,航空固定服务的整体效率和可靠程度大大提高。

亚太地区航空交通流量管理

民航处一直积极和亚太地区其他空中导航服务提供者协调航空交通流量管理,并与新加坡、泰国和内地的有关单位携手合作,以适用于亚太地区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通用操作程序概念,共同研发了节点式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网络,再推广至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等多个东南亚国家。国际民航组织亦采纳了此概念,将其定为亚太地区跨境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的框架。

通用操作程序利用地面延迟计划作为主要流量管理措施,为航班分配「计算起飞时间」以抵消空中延误,藉此调节航空交通流量,解决因天气或其他突发事件引致机场和空域出现需求和容量失衡的问题,从而更有系统地管理航班,并减少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

年内,民航处与邻近的空中导航服务提供者继续进行多次地面延迟计划运作试验,优化系统和运行程序,使空管人员更熟习航空流量管理的运作。继去年与日本民航局签署航空交通流量管理合作的运作协议后,民航处正积极与韩国讨论签订类似的运作协议,使运行模式标准化,从而提高航空交通流量管理效率。有关合作让民航处成为东北亚和东南亚之间的桥梁,为整个亚太地区提供更好的空中导航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航空交通管理

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包括建设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和扩建大湾区其他机场,民航处一直与国家民航局和澳门民航局透过「珠江三角洲地区空中交通管理规划与实施三方工作组」(「三方工作组」)就大湾区空中交通管理事宜紧密合作,共同制订合适措施,使区内各机场都可发挥最大的效益。多年来,三方工作组已实施多项改善空管的措施,优化地区空中交通管理,促进区内空中交通以安全高效的方式持续发展。

年内,三方工作组完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空域类比模拟工作报告。该报告积极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空域发展的多个思路,为继续推进三方密切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方工作组未来会展开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空域规划研究,并会继续积极探索应用新科技,通过创新以推进和优化大湾区的空管运作。

民航处会继续与国家民航局和澳门民航局合作,积极研究和落实各项优化大湾区的空域管理措施,务求循序渐进地达至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每小时处理102班航班的长远目标,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及区域航空枢纽的地位。

安全管理系统

为缓解和减低日常运作的安全风险,航空交通管理部实施了全面的安全管理系统,以安全为先,加强本部的安全文化,并不断提升香港空域的安全表现。此外,本部按照安全风险管理收集和分析安全数据,主动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问题,及时实施适当的风险缓解和纠正措施,以预防影响安全的事件发生。

本部以持续方式监测安全绩效表现,并每季编制摘要报告,由独立和负责监管航空交通管理相关事宜的航空交通管理标准组审阅。此外,本部设有涵盖各个主要职能范畴的内部审核计划,以确保各项运作合乎标准及安全管理要求。

本部会继续紧守安全风险管理原则,管理与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项目相关的各个航空交通改善计划,以及香港飞行情报区内的其他倡议,确保适当地缓解已识别的风险。

海外航空会议和研讨会

作为亚太区内具领导地位的空中导航服务提供者之一,本部积极参与国际民航组织、民用空中航行服务组织和其他民航当局召开的视像会议和网上研讨会,致力与区内其他空中导航服务者保持紧密协作。年内,本部藉不同的视像会议与业界伙伴分享了实施新空管优化项目的宝贵经验,例如在香港实施优化尾流紊流间隔标准、在亚太区实施航空交通流量管理措施等,并探讨与航空交通管理有关的重要议题,确保航空业在提升空中导航服务的重要事宜上无缝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