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开启菜单 关闭菜单

航空交通管理部负责为在香港飞行情报区内航行的民航机提供空中导航服务,当中包括航空交通服务,通讯、导航和监察,以及协调搜索和救援工作。为履行使命,在香港飞行情报区内提供持续可靠的导航服务,并维持航空交通高效有序的运作,本部亦肩负培训本地航空交通管制 (空管) 人员、提供航空电讯服务和设计空管程序的责任。

年内,航空交通管理部继续发挥专业精神,紧守岗位,应对挑战,为航空业提供安全高效的空管服务。在本部人员群策群力下,处理航班流量的单日纪录迭创新高,两度刷新纪录,继二零一九年八月二日的2 472架次后,又在二零二零年农历新年的航班高峰期间再度突破,在一月二十三日成功处理2 495架航班,创下香港的最高纪录。

然而,随着2019冠状病毒病于全球爆发,航空业受到严重打击,航空交通需求大幅下降。面对全球航空交通需求持续低迷,航空交通管理部以务实及具前瞻性态度,应对航空业史无前例的困境。本部会继续培训空管人员、优化航空交通管理系统、定期检讨空管运作程序,以及与其他相邻空管部门合作,为航空交通运输重拾升轨做好准备。

航空交通运作

在本财政年度内,航空交通管理部处理了378 907架次在香港国际机场升降的航班和365 290架次飞越香港飞行情报区的航班(当中包括65 402架次往来澳门国际机场的航班)。在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下,本部处理在香港国际机场升降的航班数量和过境航班数量分别按年减少11.9%及4.07%。

跑道升降容量

香港国际机场的双跑道于年内维持每小时68架次的最高容量。

航空交通管制主任执照考试和覆核

航空安全在空管范畴中至关重要。为确保本处维持安全标准,本部的训练及安全组有一套完善的机制,为见习空管主任进行空管资格的初级考核,而航空交通事务组则定期为空管人员就已考取的资格进行覆核,确保他们的能力达到标准。年内,本部就塔台管制、进近管制、终端管制和区域管制的四个空管范畴,共进行了273次初级考核和覆核。此外,本部也为空管人员进行其他考核和颁发证书,例如助理管制员证书、空管气象记录员证书、在职培训导师证书和流量管制证书。

招聘和培训空管人员

招聘和培训见习空管主任

为甄选具备空管潜能的合适人才,并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培训,本部的训练及安全组制定了完备的空管人员招聘程序和培训计划。年内,本部共招聘了46名见习空管主任和七名三级空管主任。新一轮的招聘工作亦已展开,目标是在二零二零至二一年度招聘多40名以上的见习空管主任。

在招聘过程中,申请人须通过不同范畴的能力测试,包括认知能力、英语水平和性格评估等。本部会定期检视相关测试,以促进招聘工作的效率和成效。

为使见习空管主任具备所需的航空知识,部门会安排他们在入职后接受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培训。课程将分阶段进行,涵盖多个单元,务求让学员在完成培训后可独立履行职务。首先,见习空管主任须接受入职培训,以掌握基本的航空和空管知识,继而接受空管基础培训课程和飞行训练等专业培训。

空管基础培训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模拟训练,教授见习空管主任一些基要的空管知识和技能,以符合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民航组织)所定的培训要求。有关课程过往是由海外培训机构提供,而在二零一九年香港机场管理局辖下的香港国际航空学院开始提供本地培训,并在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开办首个空管基础培训课程。在二零一九至二零年度新招聘的人员中,共有30 名见习空管主任修读了本地基础培训课程。

图片

15 名见习空管主任完成香港国际航空学院举办的首届本地空管基础
培训课程。

见习空管主任还会接受海外飞行训练,让他们扩阔视野,从空域使用者的角度探讨各项空管运作,并加深对飞机操作基本原理的认识。

图片

见习空管主任到外地进行飞行训练。

见习空管主任之后须修读专门的空管执照课程,以获取空管主任资格。除课堂培训外,学员在此环节会利用空管监察模拟器或塔台模拟器进行训练,并在模拟训练达到理想水平后,调派到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在职培训。他们须能独立执行空管职务并符合所需的工作标准,才可获推荐接受空管资格的初级考核。通过初级考核后,见习空管主任将晋升为三级空管主任。他们须再经一系列的专门空管执照课程培训,才能成为全面符合资格的空管人员,即二级空管主任。由见习空管主任晋升为二级空管主任,一般需时约五至七年。

图片

见习空管主任接受空管监察模拟训练。

图片

空管人员接受塔台模拟训练。

截至二零二零年三月三十一日,空管主任的编制有337人,支援空管主任工作的航空交通事务员则有131人。

空管人员的空管培训

本部的训练及安全组制定了周全的培训计划,并定期检视运作情况,确保有足够的合资格空管人员应付工作所需和预期的航空交通增长。

年内,本部举办了29项专业空管培训课程,受训人员从中取得多项专业空管资格,获发74项空管执照。

空管主任必须具备应对突发事宜和航班紧急情况的能力。为此,本部定期安排复修培训,让已获取资格的空管人员熟习处理突发情况的操作程序。二零一九年,本部为193名空管主任安排了进近管制和区域管制复修培训。

此外,本部亦安排了其他进阶培训课程,例如主管培训课程、航空搜索及救援培训课程、飞机事故调查课程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课程等,以装备空管主任承担督导工作和执行更多不同范畴的专门职务。

新空管/飞行程序

空中交通服务设施间数据通讯

香港航空交通管制中心(空管中心)与马尼拉空管中心于二零一九年三月就空中交通服务设施间数据通讯展开运作试行,效果理想,遂于二零一九年五月正式实施数据通讯。目前香港已与四个邻近地区(广州、三亚、台北及马尼拉)的空管中心实施数据通讯。这种自动化通讯方式不但有助增加处理航班运行数据的效率,更可提升数据的准确度。邻近地区空管中心提供的飞行数据愈加精准,空管人员便愈能有效地对空中交通作出策略性规划和管理。

图片

香港及邻近飞行情报区

支援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飞行程序计划

“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区飞行程序计划”(飞行程序计划)在二零一零年设立,旨在协助亚太地区成员发展各自的仪表飞行程序设计能力,并加快实施“基于性能导航”。该计划提供培训课程和工作坊、在职培训、品质保证和程序设计支援,并提供谘询服务和仪表飞行程序的相关自动化解决方案服务。自飞行程序计划推行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一直积极参与,提供专业技术和财政协助,为计划作出贡献。

民航处于二零一九年十一月派代表出席在昆明举行的飞行程序计划指导委员会第11次会议,并在会上详细讲述实施仪表飞行程序的流程,包括主要步骤和进程,备受肯定。与会者建议把本处代表制作的简报资料纳入日后的相关课程或工作坊,以加深成员对有关程序的认识,以及在全面实施仪表飞行程序时投放适切资源。此次会议并通过议决,把飞行程序计划由将于二零二零年结束的第三阶段扩展至第四阶段,直至二零二三年。民航处在未来数年会继续支持飞行程序计划。

图片

飞行程序计划第11次指导委员会会议出席者合照。

实施安全网:进场路径监控及离场路径监控

进场路径监控及离场路径监控于二零一九年九月十二日顺利实施。此后,航班在进出香港国际机场时如低于正常飞行高度或横向偏离正常飞行路径,便会触发警报。及时察悉这些异常情况,并采取适当修正行动,对飞行安全至为重要。安全网在实施后首六个月内,便发出了20次进场或离场路径监控警报,使空管人员可向相关飞行员发出预警,有效调整飞行路径。

利用“基于性能导航”技术优化07L及07R跑道的仪表着陆系统进近程序

凭藉“基于性能导航”技术,采用衞星科技的飞行路径设计更添灵活,应用衞星导航后的飞机航迹愈加精准,利用航机上的性能监控和警报功能使导航数据加倍完整,而标准化的导航数据库编码提供了更加可靠和有效预测的飞行路径。此外,广泛使用的仪表着陆系统容许以较低的决定高度进行精密进近,有助航机在能见度欠佳的情况下降落。

为了同时发挥“基于性能导航”技术及仪表着陆系统的优点,民航处利用这项技术为香港国际机场的07L及07R跑道设计了一套优化的仪表着陆系统进近程序,并于二零二零年二月启用,以取代原有的传统程序。新程序利用衞星导航,引领航机连接到07L及07R跑道的仪表着陆系统的最后进近航道,无需再依赖地面导航设备。

民航处会根据实际经验和进一步评估的结果,适时应用该套新飞行程序设计标准,以优化其他现有仪表着陆进近程序。

图片

经“基于性能导航”技术优化后,07L跑道仪表着陆系统进近程序的
仪表进近图

将航点LOGAN易名为VENGO

听取航空业界的意见和了解其需要,一直以来都是民航处的重点工作之一。本地航空公司表示,希望可更容易区分在噪音消减时段的相似标准仪表离场程序代号,以减少可能造成混淆。有见及此,本处在二零一九年年中开展了航点LOGAN的易名工作项目,并在二零二零年年初完成。

更改标准仪表离场程序代号涉及多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项目于二零一九年八月展开,本处首先全盘审视所有飞行程序,以确认受影响的程序及航图,及后于同年十一月进行安全评估。此外,航空资料和航空交通管理系统亦须作出调整,还须向前线空管人员提供相关资料及指引。最后,有关航点在二零二零年一月发布的《航空资料汇编补充资料》公布易名后,新代号正式在二零二零年二月开始使用。

航点LOGAN及其相关的标准仪表离场程序在易名为VENGO后,机组人员可容易地把消减噪音的标准仪表离场程序与日间的程序区分,从而减低飞行管理系统或机组人员出错的机会,亦能提升夜间飞行的运作安全。

民航处会继续与航空业界紧密合作,并聆听各持份者的宝贵意见,不断提升安全及运作效率。

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航空交通管理计划

民航处继续透过三方工作组与国家民航局和澳门民航局保持紧密联系,以提升运作效率为目标,商讨分阶段推展《珠三角地区空中交通管理规划与实施方案》(《方案》)内各项优化措施。

为进一步奠定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未来航空交通服务及空域的发展方向,国家民航局空管局局长车进军、时任香港民航处处长李天柱和澳门民航局局长陈颖雄于二零一九年七月三十日签署《粤港澳大湾区空域协同发展三方协定书》。三方同意在符合《基本法》及各自的法律法规的原则下,推动大湾区航空业界技术交流、人才培训合作及课程认证,以及继续引进新科研技术、空管数据平台和推动多层次人员互动等。

为支持珠三角地区各主要机场的持续发展,包括香港国际机场的三跑道系统和其他机场的扩建计划,民航处、国家民航局与澳门民航局的飞行程序及空域设计专业人员和其他技术专家继续携手合作,利用先进的快速模拟软件,构建大湾区的空域模型,以供评估未来区内的空管作业模式。快速模拟软件可透过电脑模拟出高像真度的大湾区空域模型,为三方专家团队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援,从而制定安全和高效的空域优化措施。

展望未来,民航处会继续在《方案》的框架下,与国家民航局和澳门民航局跟进优化空域、提升空域容量和运作效率,以及改进航空交通流量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该等措施有助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达至最终每小时处理102班航班的长远目标,进一步加强大湾区空域的协同效应,以及共同建造具国际影响力的临空经济带。

图片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右二)与国家民航局副局长吕尔学(中)见证签署《粤港澳大湾区空域协同发展三方协定书》。

航空情报管理中心

航空情报管理中心负责向航空业界提供航空情报服务,以及处理香港国际机场离港航班的飞行计划书。年内,该中心共处理901 321份航行通告及209 613份飞行计划书。

二零一九年三月,航空情报管理中心正式推出电子《航行资料汇编》,为航空业界提供有效和可靠的航空情报。民航处将会继续响应国际民航组织的倡议,致力推动航空情报管理进一步数码化。

航空电讯服务

航空网络中心既是亚太区主要航空通讯枢纽,也是区内气象讯息处理中心,持续为空中导航提供可靠、优质及高效率的航空交通和运作气象讯息交换服务。此外,中心的二十四小时气象广播服务,更为飞行中的航机提供所需的最新气象讯息。

图片

航空网络中心的运作

图片

航空网络中心提供二十四小时气象广播服务。

年内,航空交通服务讯息处理系统处理的讯息总数达80 507 805个,较上年度增长2.37%。至于航空气象广播服务方面,向飞行中的航机广播的气象讯息数量达322 151个。

香港在二零一九年六月成功与马尼拉在共同航空虚拟专用网络(专用网络)推行数据通讯后,继续积极参与专用网络的相关工作,并在二零二零年一月与福冈进行数据通讯电路连接和相互运作测试。香港与福冈在完成预行测试后,将会正式公布专用网络航空交通服务讯息处理系统的启用时间。展望二零二零年,香港会陆续与北京、曼谷、澳门、胡志明市和台北测试和正式启用专用网络数据通讯。

安全管理系统

航空交通管理部以安全为先,致力加强本部的安全文化和不断提升整体空域的安全表现,一直实施全面的安全管理系统,以缓解和减低日常运作的安全风险。此外,本部透过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以及收集和分析安全数据,鉴别出潜在的安全问题,并及时实施适当的风险缓解和纠正措施,预防安全事故。

本部以持续方式监测安全绩效表现,并每季编制摘要报告,由独立和负责监管航空交通管理相关事宜的航空交通管理标准组审阅。此外,本部各个主要职能范畴每年均须通过内部安全审核,确保各项运作合乎标准,安全管理系统得以持续改善。

本部会继续紧守安全风险管理原则,推行缓解措施,确保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各项航空交通优化计划的风险事宜,妥善处理。

海外航空会议和研讨会

航空交通管理部是亚太区内具有领导地位的空中导航服务提供者之一,在提升服务方面贡献良多。为确保与区内其他服务提供者持续紧密地合作,以及航空业界的重要服务更新无缝衔接,包括优化航班分隔标准来促进航路流量和效率,本部积极参与由国际民航组织、民用空中航行服务组织和区内其他民用航空当局所举办的国际会议、地区会议和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