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开启菜单 关闭菜单

航空交通工程服务

航空交通工程服务部负责设计、规划、统筹、提供、验收、优化和保养航空交通管制(空管)系统与通讯、导航及监察设施。

更换空管系统

随着新航空交通管理系统(航管系统)于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全面投入服务,设于东航空交通管制中心及北空管指挥塔的八个主要系统已全部投入运作。

新航管系统自全面投入服务以来,成功处理在圣诞节、新年、农历新年、复活节和暑假等传统旅游旺季所增加的航空交通量。在二零一九年二月农历新年的航空交通流量高峰期,航管系统于二月二日共处理了2 467 架次航班,刷新单日处理航班数量的纪录。二零一八年,航管系统处理的航班总数较二零一七年增加了7.1%。

在应对天气变化方面,航管系统在二零一八年九月超强台风山竹吹袭过后的二十四小时内,一共处理了2 130 架次航班,表现令人满意,没有任何异常情况。此等佳绩证明航管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克服恶劣天气所带来的挑战,疏导积压的航空交通量。

图片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民航处在第十一次西沙年度服务回顾会议上与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代表分享航管系统过渡的经验。

与海外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分享经验

(一)参观希斯路机场与戴高乐机场实施的尾流紊流类型重新分类计划和时间基准间距标准

民航处代表团于二零一九年一月参观伦敦希斯路机场和巴黎戴高乐机场,借镜当地实施欧洲尾流紊流类型重新分类计划、时间基准间距标准及进场间距工具的经验,以增加机场跑道容量和减少进场延误。

图片

民航处代表团参观伦敦希斯路机场和巴黎戴高乐机场。

(二)参观希斯路机场的数码指挥塔技术

民航处代表团参观希斯路机场的数码指挥塔实验室。数码指挥塔能提供机场飞行区的全景,并同时清楚显示机场跑道和滑行道上各航机和车辆的实时活动资讯,藉此提升航空交通管制主任的目视水平和监察航班的能力。

图片

民航处代表团参观希斯路机场的数码指挥塔实验室。

航空系统组块升级

民航处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民航组织)的航空系统组块升级框架,并因应亚太地区《无缝空中交通管理计划书》所订定的优先次序,继续透过航空系统组块升级策划与实施委员会,与航空业界协力制定相关策略,分阶段在香港实施各个组块升级项目,并审视最新的实施情况,以督导香港的相关规划和实施工作。民航处于二零一八年七月举办第三次委员会会议,机场管理局(机管局)、香港天文台、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和各航空公司等持份者均积极参与。

图片

第三次航空系统组块升级策划与实施委员会会议于二零一八年七月举行,以审视该项目的最新情况,并督导香港的相关规划和实施工作。

持续发展安全管理系统,以提供稳妥的通讯、导航及监察服务和重要屋宇服务设施

年内,本部定期举行安全简报会和发布季度航空交通工程安全公告,不断推广安全意识。国际民航组织文件第 9859 号《安全管理手册》第四版于十月正式发布,本部随即为工程人员和维护服务提供者举办连串简介会,介绍新旧版本的主要差异,尤其是与附属产品和附属服务供应商的安全界面管理。此外,本部已就新航管系统收集足够数据,制定了一套新的通讯、导航及监察安全表现指标/安全表现目标,并于二零一八年十一月采纳使用。

图片

大帽山终端区雷达已纳入安全表现目标的密切监察范畴。

全系统资讯管理的培训

为响应国际民航组织倡议的「全系统资讯管理」,推广此倡议可能带来的效益,民航处一直在亚太区积极参与其中。二零一九年三月,本处邀请海外专家在民航处总部举办内部培训,以研习「全系统资讯管理」的基础设施、应用、标准及发展。专家同时分享了海外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实施「全系统资讯管理」的经验。培训活动深受欢迎,约有50 名来自本处不同分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人员参加。

图片

民航处和香港天文台学员获颁结业证书后与培训员(后排左三及左四)合照留念。

促进网络安全

鉴于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增加,本部率先与国际民航组织和机管局合作主办「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区网络安全研讨会」。会议于二零一八年五月举行,从监管机构、区域和国际组织、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和机场营运者的角度,分享关于网络安全的信息和经验,重点关注网络威胁与安全的风险、政策、程序和创新构思/技术。参加者逾170 名,分别来自14 个国际民航组织的成员国/地区和四个国际组织。研讨会不但促进从区域层面积极维护网络安全,还鼓励与会者建立保护航空网络、系统和资讯科技基础设施的具体方法和程序。

图片

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区网络安全研讨会于二零一八年五月假民航处总部举行,参加者逾170 人。

以香港国际机场作为飞机飞行校验基地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香港国际机场的导航辅助仪器每年须进行两次定期飞行校验。为避开航班流量高峰期,有关校验通常会安排在五月和十一月进行,而且务须在清晨航班流量增长之前准时开始,以尽量减低对香港国际机场和空管运作可能造成的影响。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校验中心以深圳机场为基地,多年来为香港国际机场提供飞行校验服务。有关各方随着经验累积,不断致力优化飞行校验程序及逐步提早飞行校验开始时间的相关安排。然而,飞行校验的开始时间仍受多项因素影响,包括天气或机组人员在深圳机场清关和等候起飞准许而可能出现的延误。为应付急速增长的航空交通流量,民航处顺利协调飞行校验中心、机管局和香港商用航空中心等持份者,使飞行校验基地自二零一八年五月起由深圳机场迁移至香港国际机场。

以香港国际机场作为飞行校验基地,可更有效掌握情况。二零一八年五月和十一月的飞行校验均能做到准时开始,表现大大提升,从而也将飞行校验对香港国际机场运作可能造成的影响减至最低。空管人员、机管局和飞行校验中心等主要持份者都给予正面评价。以上两次试行的佳绩令人鼓舞,本部将继续与有关持份者落实以香港国际机场作为飞行校验基地。

图片

民航处代表参加二零一八年一月在北京举行的澳门、香港及飞行校验中心三方飞行校验第十一次年会。

图片

飞行校验协调员与飞行校验中心机组、空管人员、机管局及系统维护承办商代表举行飞行校验工作报告会议。

卫星通讯、导航及监察/航管系统

为遵行国际民航组织的全球空中航行计划,民航处已制定实施计划,使多项卫星通讯、导航及监察/航管系统和服务循序渐进地投入运作。当中,飞前放行指示双向数据链路系统、电子飞行进程单系统和抵港航机排序系统在过去数年运作理想,并与新航管系统融合,为业界的营运带来裨益。其他的最新发展概述如下:

(一)航空交通服务设施间数据通讯

航空交通服务设施间数据通讯已与新航管系统融合,成为该系统的其中一项功能,利用航空固定电讯网支援与三亚和台北以电子方式移交飞机,以加强飞行安全和促进运作效率。民航处与广州进行了多项测试和试行并取得理想成绩后,飞越香港与广州的航班于二零一八年五月正式开始使用航空交通服务设施间数据通讯方式移交。至于马尼拉方面,相关技术测试和试行已经完成,效果令人满意,遂于二零一九年三月展开运作试行。

(二)先进场面活动引导和控制系统

先进场面活动引导和控制系统有助加强监察机场内航机和车辆活动的情况,而其冲突和跑道入侵警告功能,更能促进机场的空管安全和效率。为应付香港国际机场更趋繁忙的航机升降量和多个新基建发展项目,本部于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委托设备供应商重新评估系统信号覆盖范围和优化安全警告功能。

图片

民航处工程人员与先进场面活动引导和控制系统供应商审视系统信号增强后的覆盖范围,以配合香港国际机场新天际走廊的建设工程。

(三)广播式自动相关监察系统

民航处已于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在香港飞行情报区完成分阶段实施广播式自动相关监察系统,藉此促进空管服务的安全和效率。民航处会继续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相关指引,监察航机装载设备的表现,以确保由航机传输的相关数据能完全符合要求。

(四)陆基增强系统着陆系统

为增强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航机的进近和着陆精确度,民航处于二零一八年十二月顺利在香港国际机场完成陆基增强系统着陆系统试验,达到了验证香港国际机场是否可以应用陆基增强系统着陆系统支援精密进近程序的目的。试验结果圆满,标志着香港国际机场在应用卫星导航技术进行精密进近和着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中所得的经验,为日后三跑道系统项目如何部署陆基增强系统着陆系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图片

陆基增强系统试验项目小组在香港国际机场安装便携式陆基增强系统。

(五)机场协同决策

民航处于二零一三年推出桌面版及手机版的机场协同决策互联网平台,该平台一直获航空业界大力支持,成绩令人鼓舞。在这个卓有成效的基础上,机管局已进一步改进和扩展机场协同决策计划,并于二零一八年年初推出优化的机场协同决策平台,与航空业界建立数据交换计划,使机场协同决策运作得以在香港国际机场全面实施。民航处会继续全力支持,并在技术和运作方面提供意见,以提升香港国际机场的运作效率。此外,为协助督导区内的机场协同决策发展,民航处持续积极参与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机场协同决策工作组会议,并通过分享本处的经验,一同制定区内机场协同决策的发展蓝图。民航处会继续支持国际民航组织推展机场协同决策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融和发展的协调方案,以及在区内实施机场协同决策。

(六)数码指挥塔

民航处一直致力透过不同方法和先进技术,确保空管服务既安全又有效率。为此,航空交通工程服务正研究在香港国际机场引入数码指挥塔的可行性,并已征得海外专家的支援,协助进行研究。相关的技术测试已于二零一九年年初展开。数码指挥塔利用高解像度监察摄影机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在展示机场跑道和滑行道上航机和车辆的数码视像上,同时显示航机/车辆的运作资讯,大大提升空管人员的目视能力。

图片
图片
在民航处总部设置的数码指挥塔试验平台。

为了让市民认识航空业的最新科技应用,民航处于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参与香港科学园举行的「创新科技嘉年华2018」,并在现场设置了模拟数码指挥塔设施和互动空管人员工作席位。民航处人员藉此为参观人士讲解如何应用最新的航空科技促进机场运作。市民不论长幼均对民航处应用航空新科技的工作大表支持,令民航处人员感到十分鼓舞。

图片

民航处工作人员在「创新科技嘉年华2018」的展览摊位前合照。

(七)全系统资讯管理示范活动

民航处一直支持国际民航组织的各项倡议,例如「全系统资讯管理」。该项倡议是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系统组块升级框架下的项目,旨在促进在一个共同平台上交换飞行、气象和航空信息。展示和促进亚太地区实施全系统资讯管理的示范活动拟于二零一九年年底举行,亚太地区多个国家/地区都会参加。为此,国际民航组织定期举行技术交流会议和电话会议,以协调各参与者的工作。民航处作为第四级别(最高参与程度级别)参与者,于二零一八年四月和九月分别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交流会议,以及定期召开的电话会议。民航处期望在未来举行的会议、电话会议和系统开发工作中与其他参与者进一步合作,使「全系统资讯管理」示范活动成功举办。

图片

民航处和香港天文台人员组成香港代表团参加二零一八年九月举行的第二次技术交流会议。

(八)亚太区航空共同虚拟专用网络

国际民航组织在第五十四届亚太地区民航局局长会议上,倡议各国家/地区应依据各自的成本效益分析,于二零二零年年底前加快推行亚太区航空共同虚拟专用网络。民航处支持这项倡议,并与菲律宾民航局携手合作,在运作层面落实航空共同虚拟专用网络,以提升香港与马尼拉区域控制中心相互直线通讯语音服务和航空交通服务讯息处理系统的效率。此专用网络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是利用专用网络的语音链路,支援香港与马尼拉之间的相互直线通讯语音服务,并正式于二零一八年八月投入运作,成为区内首两个城市在运作上把现有的相互直线通讯语音服务融入专用网络。第二个阶段是利用专用网络的数据链路,支援香港与马尼拉之间的航空交通服务讯息处理系统。该数据链路经连串技术测试及安全检视后,已于二零一九年三月展开运作前的预行测试。

民航处为持续支持国际民航组织和使用航空共同虚拟专用网络的倡议,于二零一九年一月与国际民航组织和相关专用网络服务供应商合作,在民航处总部主办第五届亚太区航空共同虚拟专用网络营运小组会议,约有70 名来自国际民航组织及其成员国的网络管理专家参加,当中包括海外组织、本地组织和民航业界的代表。

图片

第五届亚太区航空共同虚拟专用网络营运小组会议于二零一九年一月在民航处总部举行,逾70 名代表参加。

推动更多环保措施的新服务水平协议

二零一九年三月,民航处与机电工程营运基金续签新服务水平协议,有效期十年,由二零一九年四月至二零二九年三月。首五年为固定协议,随后五年为可选择协议。

在新服务水平协议的条款下,该基金会继续就机电、屋宇装备装置和电子设备提供多元化的专业营运和维修保养服务,以支援安全为首的空管运作。

秉承过去的成功经验,民航处和机电工程署会继续在民航处总部实施多项节能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开发能源优化方案系统各项功能、试行高峰用电管理计划和探索重新校验机电设备的机会等。

图片

民航处与机电工程署于二零一九年三月在民航处总部举行新服务水平协议签订仪式。

空管大楼和南空管指挥塔翻新工程

空管大楼和南空管指挥塔的翻新工程已于二零一八年九月完成。翻新后的空管大楼设有五个运作中心,包括备用空管中心、搜救协调中心、航空情报管理中心、航空网络中心和系统监控中心。随着翻新工程竣工,空管人员工作席位和空管系统的安装工作已于二零一八年十月展开。

图片

空管大楼经翻新的备用空管中心。

资讯科技管理

资讯科技管理小组通过有效落实新资讯科技措施和「电子政府」策略,持续不断地支援民航处各分部的日常运作。在过去一年,该组完成了以下主要资讯科技项目,促进资讯科技服务和支援:

(一)由二零一九年三月开始提供全面数据系统的原型平台,使民航处的相关运作可进行大数据分析。

(二)于二零一八年九月展开电子编制轮值表系统(e-Rostering)的开发工作,以提高值勤管理的效率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