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开启菜单 关闭菜单

航空交通管理

航空交通管理部负责为在香港飞行情报区内航行的民航机提供空中导航服务,当中包括航空交通服务,通讯、导航和监察,以及协调搜索和救援工作。为履行使命,在香港飞行情报区内提供持续可靠的导航服务,并维持航空交通高效有序的运作,本部亦肩负培训本地航空交通管制(空管)人员、提供航空电讯服务和设计空管程序的责任。

二零一八年对航空交通管理部来说是充满挑战性的一年。本部一方面持续推行提升航班处理量的措施,以应付日益增长的航空交通需求,另一方面又要应付极端自然天气现象不时对系统能力上限所带来的考验。以九月袭港的超强台风山竹为例,有逾千架进出香港国际机场和超过七百架过境航班受到影响。在本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航空交通秩序成功在十号飓风信号除下的二十四小时内回复正常。

踏入二零一九年,本部继续面对强大航空交通需求的挑战,除稳定的航班增长外,还有节日假期的庞大流量。于农历新年期间,本部于二月二日更创下单日处理2 467 架次航班的历史新高,彰显出航空交通管制人员的能力和航空交通管理系统的效能。

图片

航空交通运作

在本财政年度内,航空交通管理部处理了430 022 架次在香港国际机场升降的航班和380 795 架次飞越香港飞行情报区的航班(当中包括65 647 架次往来澳门国际机场的航班)。本部处理在香港国际机场升降的航班数量和过境航班数量分别按年增加1.17%及12.07%。

跑道升降容量

香港国际机场的双跑道于年内维持每小时68 架次的最高容量。

航空交通管制主任执照考试和复核

为维持空管运作的表现和安全标准,本部的训练及安全组根据既定机制为航空交通管制主任(空管主任)安排各类实务考试。年内,就塔台管制、进场管制和区域管制三个空管范畴共举行了188 次实务考试。此外,本部也向经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助理管制员证书、空管气象记录员证书、在职培训导师证书和流量管制证书。

图片

航空交通管制主任(空管主任)接受塔台模拟训练。

招聘和培训空管人员

招聘和培训见习空管主任

为配合预期的航空交通增长和人手需求,招聘和培训见习空管主任的工作必须审慎地规划和管理。二零一八年,共有19 名见习航空交通管制主任和九名三级航空交通管制主任相继入职。

年内,本部亦进行了招聘工作,并计划于二零一九至二零财政年度内招聘45 名见习空管主任。由于本地就业市场欠缺具备所需资历的空管主任,民航处通常会招聘有志加入行业的人士担任见习空管主任,作为入职起点。经过专门培训后,他们可从见习空管主任擢升为空管主任。

在见习空管主任的招聘程序中,合资格的申请人必须通过不同阶段的严格评估,当中包括能力倾向测验、面试、思辨能力评核、工作性格测验和经评估中心进行与工作有关的深入评估。上述各项评估旨在识别拥有所需英语能力、认知能力和合适性格的考生。

见习空管主任的培训需要周详规划,务求受训学员的表现能达到既定的基准。培训计划包括多个训练单元,并分阶段进行,让学员充分掌握一个单元的技能后才迈进下一个阶段。各个训练单元均包括课堂学习、空管雷达模拟器或塔台模拟机的操作训练,以及在工作岗位接受在职培训。受训人员必须通过考核,才会获准独立履行职务。培训见习空管主任成为合资格的管制员,以担任二级空管主任的职位,一般需时六年左右。

除专业培训外,见习空管主任也会修读由核准培训机构提供的基本空管课程及飞行训练。该等课程内容广泛,包括空管程序、气象、雷达操作、飞行原理等航空知识,旨在扩阔学员在空管运作方面的阅历。

截至二零一九年三月三十一日,空管主任的编制有302 人,支援空管主任的航空交通事务员则有131 人。

图片

见习空管主任接受空管雷达模拟训练。

其他职级空管人员的空管培训

为人员提供空管专业培训是航空交通管理部的重点任务之一。本部在年内举办多项培训课程和在职培训活动。为配合亚太区内航空交通的急速发展,本部计划在未来数年安排更多提升员工能力的培训活动。

年内,本部举办了12 项专业空管培训课程,受训人员从中取得多项专业空管资格,获发的空管执照达59 项。二零一八年十一月,本部更为109 名塔台管制主任级别人员举办复修课程。定期安排复修课程,可让已取得资格的人员更加熟习突发情况的操作程序,确保他们在遇上恶劣天气或航机发生紧急事故等情况时,也能应付裕如。

本部还挑选了多名资深的空管主任接受不同范畴的进阶培训,包括航空搜索及救援、现代飞机操作、飞机事故调查和飞行程序设计等课程,以扩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胜任更专门的职务,以及承担管理和督导责任。

新空管/飞行程序

空中交通服务设施间数据通讯

香港航空交通管制中心于二零一八年五月与广州空管中心实施空中交通服务设施间数据通讯,以自动化通讯方式取代原有以语音通话方式,在两个空管中心之间传递航班运行数据。自动化通讯方式不但有助提升处理航班运行数据的效率,更可提升数据的准确度。广州空管中心是继三亚及台北空管中心后,第三个与香港航空交通管制中心采用空中交通服务设施间数据通讯的空管中心。另外,香港航空交通管制中心亦于二零一九年三月与马尼拉空管中心对空中交通服务设施间数据通讯展开运作试行,如效果理想可望短期内可正式实施。

支援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飞行程序计划

「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区飞行程序计划」(飞行程序计划)在二零一零年由多个亚太区成员资助成立,旨在协助各亚太地区成员发展仪表飞行程序的设计能力,加快落实「基于性能导航」的程序。该计划包括提供训练课程、工作坊、在职培训、品质保证和程序设计支援、咨询服务和仪表飞行程序的相关自动化方案。香港特别行政区是飞行程序计划成立以来的主要成员之一,一直为计划提供专门技术和财政协助。

在飞行程序计划下,国际民航组织与香港国际航空学院合作,于二零一八年五月在香港举办飞行程序设计复训课程,由民航处的飞行程序设计专家担任客席导师。这是飞行程序计划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地方举行培训课程,共有19 名来自八个不同国家的人员参加,包括柬埔寨、印尼、老挝、缅甸、菲律宾、韩国、新加坡和越南。课程圆满举行,体现了民航处一直以来的努力和决心,支持亚太地区持续发展仪表飞行程序和实施基于性能导航,并透过香港国际航空学院推动香港成为国际航空培训中心。

利用陆基增强系统支援精密进近

民航处时刻留意最新的技术发展,并正研究日后在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中应用「陆基增强系统着陆系统」的可行性。该着陆系统利用陆基增强系统提高卫星信号的准确性,令航机可以利用卫星导航进行精密进近,作为传统仪表着陆系统的替代选择。

香港国际机场在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对该着陆系统和民航处研设的四个相关精密进近程序进行了飞行测试,藉此检定该着陆系统的效能。测试目的包括探讨该着陆系统给予飞行程序设计的灵活性,以支援包括较短和较陡峭进近航道的进阶运作;评估信号性能表现;以及检测系统在香港复杂地形环境中应用的可行性。

飞行测试顺利完成,成绩令人满意,并获得参与的机师正面评价,也标志着香港国际机场发展陆基增强系统着陆系统飞行程序的里程碑。

图片

陆基增强系统仪器

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航空交通管理计划

民航处继续透过三方工作组与中国民航局和澳门民航局保持紧密联系,以提升运作效率为目标,商讨分阶段推展《珠三角地区空中交通管理规划与实施方案》(《方案》)内各项优化措施。

三方为促进空管单位之间的协调和讯息交换效率,已在二零一七年三月建立直接联络机制,以处理航空交通流量管理安排。自该机制实施以来,由香港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或飞越内地的航班准点表现,显著改善。民航处将继续与中国民航局合作,监察情况,并在有需要时采取措施,减低航空交通流量管理对航班的影响,以逐步提升航班运作效率。

为支持珠三角地区各主要机场的持续发展,包括香港国际机场的三跑道系统和其他机场的扩建计划,民航处、中国民航局与澳门民航局的飞行程序和空域设计专业人员,以及其他技术专家携手合作,利用先进的快速模拟软件,展开了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空域评估工作计划。该计划依据现时的空域运作和日常空管作业模式建立模型,并因应未来的运作拟定模型。快速模拟软件可透过电脑模拟出高像真度的大湾区空域模型,为三方专家团队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援,从而制定安全和高效的空域设计。

展望未来,民航处会继续根据《方案》的框架,与中国民航局和澳门民航局跟进各项工作计划,优化空域、提升空域容量和运作效率、以及改进航空交通流量管理。该等措施有助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长远达至最终每小时处理102 班航班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大湾区空域的协同效应,共同建造具国际影响力的临空经济带。

图片

中国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局长车进军、民航处处长李天柱和澳门民航局局长陈颖雄于二零一八年九月在哈尔滨举行珠江三角洲地区空中交通管理规划与实施专题工作组领导层会议。

航空情报管理中心

航空情报管理中心负责向航空业界提供航空情报服务,以及为香港国际机场离港航班处理飞行计划书。年内,航空情报管理中心共处理851 886 份航行通告及239 597 份飞行计划书,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8.8%及1.1%。

为响应国际民航组织推动航空情报管理更趋数码化的倡议,民航处致力推行以电子化方式发布航空资讯,并在年内停止印行航空情报产品(包括航行资料汇编、补编和航行资料通报)。二零一九年三月,以数据驱动方式产生的电子航行资料汇编正式出版,除了便携式文件格式(PDF)外,还提供了超文本标示语言(HTML)格式,为用户带来更佳体验,不但可方便地使用一般的网页浏览器查阅航空资料,又可利用优化界面更轻易地浏览资讯和进行进阶搜寻。

图片

电子航行资料汇编

航空电讯服务

航空网络中心既是亚太区主要航空通讯枢纽,也是区内气象讯息处理中心,持续为空中导航提供可靠、优质及高效率的航空交通和运作气象讯息交换服务。此外,中心的二十四小时气象广播服务,更为飞行中的航机提供所需的最新气象讯息。

去年,航空交通服务讯息处理系统处理的讯息总数达78 640 572 个,大幅增加了15%。至于航空气象广播服务方面,向飞行中的航机广播的气象讯息数量为323 064 个。

随着共同航空虚拟专用网络在二零一八年八月成功推行相互直线通讯语音服务后,香港与马尼拉继续积极参与共同航空虚拟专用网络的工作,并在二零一九年年初进行了数据通讯电路连接和相互运作测试。在完成预行测试后,香港与马尼拉将会正式公布在共同航空虚拟专用网络启用航空交通服务讯息处理系统的时间。

安全管理系统

航空交通管理部继续致力推行安全管理系统,以期全面提升航空安全表现。有关工作包括在航管设备、程序或系统作出重大改变以致可能影响空管运作之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采取缓解措施。本部会继续紧守安全风险管理的原则,并推行缓解措施,确保与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各项航空交通优化计划有关的风险,得以妥善处理。

另外,根据安全管理系统的规定,本部采用持续进行的方式监测安全绩效表现,每季编制安全绩效摘要报告,供负责监管航空交通相关事宜的独立航空交通管理标准组审阅。此外,为确保安全管理系统不断改进,年内本部就各个主要职能范畴进行了三次内部安全审核。

在推广安全方面,航空交通管理部继续为空管人员提供安全管理系统的培训,并积极推广安全文化。本部亦定期发布内部编制的相关安全资讯,内容包括本地或国际航空安全期刊的摘录,以提高空管人员的安全意识。

海外航空会议和研讨会

航空交通管理部是亚太区内具有领导地位的空中导航服务提供者之一,在提升服务方面贡献良多。为确保与区内其他服务提供者持续紧密地合作,以及航空业界的重要服务更新无缝衔接,本部积极参与由国际民航组织、民用空中航行服务组织和区内其他民用航空当局所举办的国际会议、地区会议和研讨会。

图片

民航处处长李天柱(中)于二零一八年六月率领代表团到泰国曼谷出席民用空中航行服务组织主办的二零一八亚太区会议、环球航空交通管理峰会和第二十二届周年大会。

图片

民航处处长李天柱(左三)于二零一九年三月率领代表团出席于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世界航空交通管理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