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跑道系統是大幅提升香港國際機場航機升降量的唯一法門

署理民航處助理處長(航空交通管理) 張麗娟


近日有論者用尿兜來比喻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聲稱第三跑道是「一點額外功能都沒有」。這種似是而非的論調雖然是舊調重彈,但我們希望再次解釋興建三跑道系統的必要性和空域的概念,以免引起不必要誤解。

首先,多個國際航空顧問過去多年來已反覆研究及論證,最後確定現時香港國際機場雙跑道系統最高容量受客觀因素所限,只有興建多一條跑道才可大幅增加航班起降量,以改善長遠的機場容量問題,保持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另外,空域並非局限在一個平面上,在規劃及使用上都需要以三維空間去考慮,簡而言之,一個空域 : 即在同一個地理位置上的空間,有多個不同高度層,所以可以同一時間容許多架航機在不同高度層安全運作,因此以常人在地面排隊的概念來作比喻是引喻失當。

為配合珠三角區內航運業高速發展及五大機場(香港、深圳、澳門、珠海及廣州)日後擴建需要,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民航局)、香港民航處及澳門民航局早於2004年已組成了三方工作組,制訂措施改善珠三角地區的空域結構和空管安排,以優化空域使用和提升安全。三方工作組於2007年制訂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空中交通管理規劃與實施方案(2.0版本)》(《方案》),已通盤考慮珠三角空域的規劃和協調工作,顧及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的運作需要,以及珠三角地區其他主要機場(包括深圳機場)的未來發展。《方案》經內地、香港及澳門三方民航局技術人員利用先進的評估技術進行分析研究,及吸納了三方空管專家的意見,是一個實際可行、互利共贏和保障整個珠三角區航空安全的方案。因此,逐步落實《方案》絕對不會出現三跑道系統的航道與深圳機場(或其他珠三角地區機場)的航道構成衝突。

在過去多年,三方工作組一直努力落實《方案》內改善空域及航空交通管理的措施。具體的成果包括:

i. 在香港與廣州兩個飛行情報區之間增設兩個移交點和相關航道,供飛越香港降落廣州及深圳的航班使用;

ii. 在香港與廣州兩個飛行情報區之間,增設往來華東地區航道及多一個空管移交點,供來往港澳及華東地區的航班使用;及

iii. 完成珠海空域結構調整,落實優化珠三角地區外圍航路結構。

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的發展一直獲得國家民航局等國家相關部委(包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及國家民航局)全力支持。在國務院層面而言,於2016年3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支持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建設,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同時亦鼓勵香港國際機場加強與內地九省區機場的合作。該文件更明確支持統籌泛珠三角區域空域資源管理使用,達致珠三角地區內各個機場皆能健康有序地發展。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7月1日訪港時,亦特別到機場聽取三跑道系統的進展。新華社其後發稿,明確指出國家支持香港國際機場建設三跑道系統和香港鞏固國際航空交通樞紐地位。

三方工作組於2016年5月簽署《強化內地與港澳民航空管珠江三角洲地區空中交通管理規劃與實施三方合作交流機制協議》,強化內地與港澳三方空管合作交流機制,循序漸進令香港三跑道系統達至最終每小時處理102班航班的長遠目標。

要應付香港的長遠航空交通需求,維持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競爭力,香港必須興建第三條跑道。

****